[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03138.4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31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意达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A47L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周海燕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尘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属于吸尘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旋风柱,所述旋风柱内设有柱形空腔,所述柱形空腔的轴向一端进风、轴向另一端出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灰尘收集室,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出尘口,所述灰尘收集室通过所述出尘口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二壳体为可打开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尘杯的侧壁上设置出尘口和与出尘口连通的灰尘收集室,可以一键开启第二壳体,实现快速到灰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清洁工具。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常见的吸尘器有卧式、立式、手持式等。
在吸尘器产品上,尘杯类吸尘器采用龙卷风原理实现气体与灰尘分离。现有的吸尘器的尘杯组件都是固定在吸尘器主机上的,在需要倒出灰尘时,需要将尘杯拆卸下来,整个过程非常麻烦,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吸尘器的尘杯组件都是固定在吸尘器主机上的,在需要倒出灰尘时,需要将尘杯拆卸下来,整个过程非常麻烦,给用户带来了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旋风柱,所述旋风柱内设有柱形空腔,所述柱形空腔的轴向一端进风、轴向另一端出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灰尘收集室,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出尘口,所述灰尘收集室通过所述出尘口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二壳体为可打开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风流沿所述柱形空腔进风口的切线方向进入所述柱形空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出尘口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柱形空腔的出风口出处安装有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壳体沿轴向延伸有一圈裙边,所述裙边上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勾接在所述卡块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的一侧,其另一端勾接在第一壳体上,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灰尘收集室,从而可以实现快速的将灰尘倒出尘杯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旋风进风,通过在第一壳体内设置旋风柱,旋风柱内设有柱形空腔,柱形空腔的轴向一端进风、轴向另一端出风,可以实现灰尘和风流的快速分离,提高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的爆炸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意达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意达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3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城市配送厢
- 下一篇:一种口罩机的超声波焊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