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涂层附着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94002.1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6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苹;杨海峰;汪国庆;陈天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拉萨市嘉宇天运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4001 | 代理人: | 陈蒋玲 |
地址: | 570208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涂层 附着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涂层附着性测试装置,包括储水箱,其底部一侧通过出水管与第一缓冲器连通,出水管上从储水箱的一端到第一缓冲器的一端上依次间隔安装有离心泵、流量计、加热器以及控制箱,第一缓冲器内依次间隔安装有第一整流器和第二整流器,第一缓冲器通过第三整流器与试样台连通,试样台与第二缓冲器连通,第二缓冲器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箱连通,第一整流器和第二整流器均为孔板结构,第三整流器为错层整流器。本多功能涂层附着性测试装置,更真实地模拟动态流体对构件的冲刷,数据可靠性更高,功能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涂层附着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流水(淡水和海水)冲刷引起构件表面损坏的现象,严重会导致构件失效。另外暴露在海水环境中,构件还存在被海洋生物附着的问题,如藤壶、藻类、菌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的附着会增加船舶航行的阻力,堵塞冷却管道,加速构件腐蚀等。
为避免构件失效和影响美观,延长其使用寿命,通常会使用表面涂层技术增强其耐冲刷性能,为了减少污损生物的附着量,通常也需要在船体上涂抹防污材料来阻止海生物的附着生长。这些表面涂层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使用效果。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测试方法进行检测。
目前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将构件直接暴露在真实流体环境中,并进行耐冲刷、防生物附着实验。虽然,通过真实环境测试得到的研究结果较为可靠,但这些测试往往需要0.5-2年时间才能得出数据,实验周期长,并存在实验构件丢失的风险。第二类是设计一种模拟水体流动的试验装置,在实验室进行构件冲刷测试,此方法具有实验可控,数据采集方便,构件不容易丢失的优势。目前有几种测试装置,如水喷射装置、层流流动装置、环向流动装置等。但要设计出一台模拟效果好的实验装置并不容易,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数据可靠性较低,而且设备功能单一,因此还需要不断探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涂层附着性测试装置数据可靠性较低,设备功能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涂层附着性测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涂层附着性测试装置,该多功能涂层附着性测试装置包括:储水箱,其底部一侧通过出水管与第一缓冲器连通,出水管上从储水箱的一端到第一缓冲器的一端上依次间隔安装有离心泵、流量计、加热器以及控制箱,第一缓冲器内依次间隔安装有第一整流器和第二整流器,第一缓冲器通过第三整流器与试样台连通,试样台与第二缓冲器连通,第二缓冲器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箱连通,第一整流器和第二整流器均为孔板结构,第三整流器为错层整流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以及交错设置于壳体内的七个长短不一的隔板,七个隔板和壳体形成长度不一的通道,隔板在壳体内的分布以形成流体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然后八合四、四合二、二合一的形式排列。
其中,多功能涂层附着性测试装置进一步包括不锈钢底座,不锈钢底座包括上下两层钢架,储水箱和离心泵设置于下层钢架上,控制箱、第一缓冲器、试样台、第二缓冲器设置于上层钢架上,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均分别通过卡扣件与上层钢架可拆卸连接。
其中,不锈钢底座的底部四个角上分别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上设置有禁锢脚。
其中,控制箱与离心泵、流量计以及加热器电性连接,控制箱的表面设置有总电源开关及指示灯、离心泵开关及指示灯、调速器以及温度调节器。
其中,第一整流器和第二整流器与第一缓冲器一体化设置,第一整流器和第二整流器均为大小相同的圆形孔板结构,第一整流器的圆形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整流器的圆形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个数少于第二通孔的个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
其中,试样台的前后两侧对称卡设有可拆卸的试样架,每个试样架均包括底板、密封硅胶垫片和开口卡座,底板上设置有凸出的开口卡座,密封硅胶垫片套设于开口卡座的外围,开口卡座上并列设置有两个试样位,样品附着在载玻片上,载玻片通过粘合剂粘合在试样位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94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盘无损拆卸装置
- 下一篇:大张力辊压纤维缠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