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硝还原剂流量协同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21405.3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3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宇;朱伟;冯宏;张周人;陈斌;何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泰爱斯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56;G05D7/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韦宇昕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原剂 流量 协同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硝还原剂流量协同控制系统,包括还原剂泵、喷枪、第一分析仪、变频器、计算模块、流量控制模块、调节阀和流量分析仪,第一分析仪与计算模块连接,把检测到的氮氧化物含量发送给计算模块,计算模块与流量控制模块连接,计算模块把计算出的计算流量发送给流量控制模块,流量分析仪和调节阀设置在连接管上,流量分析仪在喷枪和调节阀之间,与流量控制模块连接,把检测到连接管中还原剂的实时流量发送给流量控制模块,流量控制模块均与变频器和调节阀连接,把控制信号发送给变频器和调节阀,变频器与还原剂泵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调节阀和变频器协同控制还原剂的流量,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确,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脱硝还原剂流量协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群众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但是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锅炉燃烧往往排放出大量的氮化物,氮化物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保护环境,降低废气物质的排放,火电厂或者相关企业需要对氮化物排放量进行合理限制。
通常采用NCR+SCR耦合脱硝工艺,SNCR+SCR耦合脱硝反应采用20%的还原剂作为还原剂,而还原剂的流量控制精度直接影响脱硝的效率和最终排放的氮氧化物浓度是否达标。由于白天和晚上的用电量相差很大,导致热电锅炉晚上和白天负荷相差太大,热电锅炉在超负荷运行时,需要参与还原的还原剂耗量显著增加,导致最小耗量和最大耗量之间相差十五倍还多,目前常采用还原剂计量泵变频调节或者多级离心泵工频运行加调节阀的方式控制还原剂流量。
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以上两种调节方式都不能同时将还原剂流量控制到最大用量和最小用量,需要人工多次手动去调节回流或主路节流装置,不能精确控制还原剂流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硝还原剂流量协同控制系统,以提高对脱硝还原剂流量的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硝还原剂流量协同控制系统,包括还原剂泵、喷枪、SNCR反应容器、第一分析仪和变频器,原剂泵与喷枪通过连接管连接,喷枪的枪头伸入到SNCR反应容器内,变频器与原剂泵电连接,第一分析仪用于实时测量锅炉内烟气的氮氧化物含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模块、流量控制模块、调节阀和流量分析仪,第一分析仪的电信输出端与计算模块的电信输入端连接,把检测到的氮氧化物含量发送给计算模块,计算模块的电信输出端与流量控制模块的电信输入端连接,计算模块把计算出的计算流量发送给流量控制模块,流量分析仪和调节阀设置在连接管上,流量分析仪在喷枪和调节阀之间,其电信输出端与流量控制模块的电信输入端连接,把检测到连接管中还原剂的实时流量发送给流量控制模块,流量控制模块的电信输出端均与变频器的电信输入端和调节阀的电信输入端连接,把控制信号发送给变频器和调节阀,变频器与还原剂泵电连接,根据控制信号改变还原剂泵的抽动频率,调节阀根据控制信号改变开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脱硝还原剂控制系统中,增加了计算模块、流量控制模块、调节阀和流量分析仪,计算模块能够计算出需要消耗的还原剂计算流量,流量控制模块根据还原剂计算流量和流量分析仪发送过来的还原剂的实时流量给变频器和调节阀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调节阀的开度以及变频器的频率,调节阀和变频器协同控制还原剂的流量,能够根据用电量自动化精确控制还原剂的流量,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确,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泰爱斯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桐乡泰爱斯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21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