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02688.7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1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俊夫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入 蚊虫 捕捉 装置 | ||
1.一种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开口;
一扇叶单元,设于该壳体的内部,用以产生一气流,其中该气流能从该壳体的外部穿透该开口,并且将该开口外的蚊虫吸入该壳体内;
一动力单元,设于该壳体的内部,并且连接至该扇叶单元,用以产生一动能,并且将该动能传递至该扇叶单元,以使该扇叶单元产生该气流;
一电力单元,设于该壳体的内部,并且电性连接至该动力单元,用以产生一电能,并且将该电能传递至该动力单元,以使该动力单元产生该动能;
一开关,设于该壳体的外侧,并且电性连接至该电力单元,用以控制该电力单元的电路的导通状态;及
一网部,设于该壳体的该开口的相反侧,用以拦阻被吸入该壳体内的该蚊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充电孔,设于该壳体的外侧,并且电性连接至该电力单元,通过一外接电力源对该电力单元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孔为通用串行端口插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转速调整开关,设于该壳体的外侧,并且电性连接至该电力单元,用以调整该电力单元的电路板的阻抗值,进而变更该电力单元的电路板的输出电流值,使该动力单元能产生不同的动能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灯具,设于该扇叶单元的表面,并且与该开口设为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具的光源波长介于300纳米至500纳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信道,连接至该开口,用以稳定该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道使用一透明材料做成,用以让使用者能清楚得知该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的使用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道具有至少一伸缩部,用以调整该信道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道的前端为内缩式或外扩式的其中任一者,用以调节该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的吸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部可单独拆卸更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部的密度介于每平方公分内有36孔目至每平方公分内有1200孔目之间。
13.一种吸入式蚊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其中该第二开口设于该第一开口的相反侧,且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彼此相互连通;
一扇叶单元,设于该壳体的内部,用以产生一气流,其中该气流能从该壳体的外部穿透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并且将该第一开口或该第二开口外的蚊虫吸入该壳体内;
一动力单元,设于该壳体的内部,并且连接至该扇叶单元,用以产生一动能,并且将该动能传递至该扇叶单元,以使该扇叶单元产生该气流;
一电力单元,设于该壳体的内部,并且电性连接至该动力单元,用以产生一电能,并且将该电能传递至该动力单元,以使该动力单元产生该动能;
一开关,设于该壳体的外侧,并且电性连接至该电力单元,用以控制该电力单元的电路的导通状态;及
一网部,设于该第一开口或该第二开口的其中任一侧,用以拦阻被吸入该壳体内的该蚊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俊夫,未经朱俊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0268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块养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路面整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