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火蚁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77740.4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81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斌;吴志规;梁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翔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任志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火 采集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红火蚁采集器,其包括采集壶及驱使采集壶内空气流动抽风装置,抽风装置包括固定于采集壶上端的装置壳、竖向转动于装置壳内腔并使空气流动的扇叶及驱动扇叶转动的驱动件,装置壳上端贯穿有若干用于使空气流出的排气口,装置壳的内腔下端连通于所述采集壶的内腔,采集壶上端固定有为驱动件供电的蓄电池,采集壶侧壁上端开设有用于使空气流进采集壶内腔并使红火蚁通入采集壶的进风口。在驱动件的驱动下扇叶转动并使装置壳的空气朝排气口方向流动,同时采集壶内的空气也朝着排气口的方向流动,采集壶外界的空气持续从进风口通入,从而将地上分散的红火蚁随着空气的流动吸进采集壶内。本申请具有实现采集分散红火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采集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火蚁采集器。
背景技术
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其体积微小且数量庞大。红火蚁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对一些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具有破坏性,目前人们采集蚂蚁方式通常是通过引诱的方式对蚂蚁进行采集或者通过用镊子夹取蚂蚁采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红火蚁体量庞大且红火蚁活动的时候是分散的,人工采集红火蚁的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将分散的红火蚁收集,本申请提供一种红火蚁采集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红火蚁采集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红火蚁采集器,包括采集壶及驱使采集壶内空气流动的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包括固定于采集壶上端的装置壳、竖向转动于装置壳内腔并使空气流动的扇叶及驱动扇叶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装置壳上端贯穿有若干用于使空气流出的排气口,所述装置壳的内腔下端连通于所述采集壶的内腔,所述采集壶上端固定有为驱动件供电的蓄电池,所述采集壶侧壁上端开设有用于使空气流进采集壶内腔并使红火蚁通入采集壶的进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件的驱动下扇叶转动并使装置壳的空气朝排气口方向流动,同时采集壶内的空气也朝着排气口的方向流动,采集壶外界的空气持续从进风口通入,进风口处形成强烈的气流,气流将红火蚁吸进采集壶内,从而实现采集收集红火蚁。
可选的,所述采集壶靠所述装置壳的内壁固定有用于导向吸气的上管,所述上管的内腔将所述装置壳上端贯穿且其内腔与外界连通,所述上管的下端低于所述进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管的下端低于进风口,防止红火蚁进入到上管内,同时使采集壶内红火蚁下料距离短,防止在红火蚁下料的过程中分散。
可选的,所述上管下端固定有防止红火蚁进入所述上管内腔的双层阻挡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层阻挡网可防止红火蚁进入上管内腔,使红火蚁都收集在采集壶内,提升收集红火蚁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采集壶底端固定有用于对红火蚁导向下料的下管,所述上管的中心线与所述下管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下管下端螺纹连接有用于收集红火蚁的收集罐,所述下管下端开口置于所述收集罐的内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罐收集采集壶下料的红火蚁,便于将红火蚁集中收集处理,同时便于采集壶接着采集红火蚁。
可选的,所述下管下端铰接有用于启闭下管下端开口的活动挡片,所述活动挡片的半径与所述下管的外径半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挡片启闭下管下端的开口,采集壶内的空气不再持续朝排气口流动的时候,活动挡片打开下管下端的开口,采集壶内的红火蚁沿着下管导向下料至收集罐内。
可选的,所述采集壶固定有用于对红火蚁导向吸取的采集管,所述采集管的内腔连通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采集管的下端固定有导向吸块,所述导向吸块的底端面开设有吸槽,所述吸槽连通于所述采集管的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翔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翔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777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原纸卷的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据机房用母线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