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方形电池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69519.4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2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强;张万财;王欢;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5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方形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方形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电芯、两块侧板和端板,两块侧板设置有折边,两块侧板两端设置有折弯连接部;两块端板的端面上均设置有与折弯连接部匹配的卡槽,两块侧板通过折弯连接部与卡槽卡合连接的方式与两块端板固定连接,两块侧板和端板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电芯的固定盒;固定盒内设置有一块缓冲板,缓冲板与两块侧板连接,缓冲板将固定盒分成两个空腔,电池电芯分别设置于两个空腔内。两块侧板通过折弯连接部与卡槽卡合连接的方式与两块端板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个用于固定电池电芯的固定盒,替代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是的电池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增加模组电池的适配性,提高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集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方形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池技术的迅猛发展,针对一些特殊领域,比如电动车,新能源汽车顶领域,单个电池往往无法满足大功率用电设备的需求,如需要将电池高度模组化,方便更换、组装和使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模组化电池中的电芯极柱都是朝上设计的,通过汇流排引出总正总负,汇流排与电池单体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螺栓连接,由于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存在,导致此种连接方式通常会占用较大空间尺寸(通常会超出电池壳体高度10mm~20mm),导致电池模组体积增加,体积比能量密度下降,并且也会引起电池模组的重量增加,重量比能量密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方形电池模组,解决了现有模组电池集成率不高和能量密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新型方形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电芯、两块侧板和端板,两块侧板设置有折边,两块侧板两端设置有折弯连接部;两块端板的端面上均设置有与折弯连接部匹配的卡槽,两块侧板通过折弯连接部与卡槽卡合连接的方式与两块端板固定连接,两块侧板和端板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电芯的固定盒;固定盒内设置有一块缓冲板,缓冲板与两块侧板连接,缓冲板将固定盒分成两个空腔,电池电芯分别设置于两个空腔内。两块侧板通过折弯连接部与卡槽卡合连接的方式与两块端板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个用于固定电池电芯的固定盒,替代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是的电池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增加模组电池的适配性,提高应用范围,且固定盒内的电池电芯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多层叠加,可以提高电池电芯的成组效率,增加模组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地,为了让电池电芯与端板之间绝缘,避免出现漏电现象,电池电芯与两块端板之间均设置有一块绝缘板,电池电芯的一端端面与绝缘板内表面接触,另一端端面与缓冲板表面接触,绝缘板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电池电芯连接的连接片,连接片呈L形,连接片的一端位于绝缘板与电池电芯连接,另一端穿过绝缘板位于端板外端面;多个L形的连接片分别与固定盒内的电池电芯的正负极固定连接,连接片相当于是电池电芯正负极的延长件,方便用电设备连接,方便了模组电池的装配和更换。
进一步地,两块所述端板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片匹配的凹槽,连接片位于固定盒外部的一端设置与所述凹槽内;将连接片固定设置于凹槽内,方便统一制作标准,也为了固定连接片的位置,避免出现因连接片位移而造成与用电设备不匹配的问题。
进一步地,两块所述绝缘板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块绝缘盖,所述绝缘盖一端面与绝缘板的外表面接触,另一端面与所述端板内表面紧密接触。绝缘盖不仅可以将连接片与端板之间绝缘隔离,防止连接片将电流导入端板上,避免出现漏电伤人现象,而且可以防尘,减少外界灰尘从端板缝隙进入电池电芯,启到防尘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内部设置有多个通槽。多个通槽的设置,使得端板内部形成镂空结构,不仅可以减轻端板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的重量比能量密度,而且外界空气可以在端板内部流通,便于端板散热,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连接片与电池电芯正负极柱连接牢固,避免在使用电池模组时,连接片与电池电芯极柱脱落,多个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电池电芯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69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