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35401.X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1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之胜;张为国;朱晓强;邓晓洲;史浩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6 | 分类号: | C12M1/36;C12M1/12;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循环 肿瘤 细胞 分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机,包括机体、过滤装置、机械运动装置、人机交互界面和废液收集容器。通过在过滤装置中安装微通孔过滤芯片,微通孔由轮摆状锥孔组成,可以避免堵塞,提高细胞分离率。过滤装置设计了多通道,实现了批量化监测。机械运动装置可以进样、过滤和取样。人机交互界面采用PLC控制系统,用户可以设定运动参数,实现了循环肿瘤细胞分离的自动化。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分离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进行自动化和批量化检测,提高了过滤效率和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及医学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机。
背景技术
循环肿瘤细胞是来源于原发肿瘤或转移肿瘤,获得脱离基底膜的能力并入侵通过组织基质进入血管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日益成为临床上液体活检标志物的研究热点,并在临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循环肿瘤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含量极少,每10ml血液中可能只含有1个或者几个,但是同时含有大约1亿个白细胞和大约500亿个红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的有效分离是关键。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主要分为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富集和鉴定分析。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富集技术主要有两种:基于免疫学原理分离法和基于物理特性的分离法。基于免疫学原理分离法的缺点是无法检测非上皮来源或者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肿瘤细胞,并且分析成本高。基于物理特性的分离法有梯度离心法、滤膜法等。梯度离心法的缺点是分离效率不高,设备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采用滤膜法手工过滤循环肿瘤细胞,具有过滤效率低、操作误差大,检测精度不高的缺点。
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人们也发明了一些装置,申请的中国专利的有:CN201721445768.5号《一种循环肿瘤细胞分离系统》,包括过滤装置、离心装置和基座,所述过滤装置下端为漏斗状并且可以与离心装置上端连接,过滤装置包括中间安装的8μm聚碳酸酯滤膜、上端为通过螺纹连接的过滤盖体,过滤盖体上端设置有样品添加孔及孔盖,所述离心装置上端侧面设置有带单向阀的药剂添加孔,离心装置上设置有刻度,所述基座上分别设置存放凹槽和离心转台,所述离心转台上设置有与离心装置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基座的离心转台一侧设置有控制显示屏、开关,基座的侧面设置有电源接口。这个专利技术虽然各有优点,但是未必是最实用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手工操作过滤效率低、操作误差大,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机,包括机体、过滤装置、机械运动装置、废液收集容器和人机交互界面。过滤装置设计了多通道,人机交互界面采用PLC控制系统,所述机体内固有所述机械运动装置,所述机械运动装置上固有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废液收集容器安装在所述机体的下方,所述机体上固有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所述过滤装置用于液体的过滤,所述人机交互界面采用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机械运动装置,实现循环肿瘤细胞分离的自动化,所述废液收集容器用于收集过滤后的废液,不污染环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设计有多通道,内部固有注射器及过滤器,所述注射器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上方,所述过滤装置内的多通道用于实现了批量化监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射器包括筒体、推杆和活塞,所述推杆和所述活塞位于筒体的内部,且推杆位于活塞的上方,所述注射器有利于把液体通过挤压的方式挤压到过滤器中进行过滤。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上盖、密封圈、微通孔过滤芯片、芯片支撑架、过滤器下盖,所述过滤器上盖的下端固有所述密封圈,所述过滤器下盖的上端固有所述芯片支撑架,所述微通孔过滤芯片位于所述密封圈和所述芯片支撑架的中间,所述过滤器通过过滤器上盖和过滤器下盖采用卡扣或螺纹锁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射器底端固有筒体出口,所述过滤器的顶端固有过滤器上盖入口,所述过滤器底端固有过滤器下盖出口,所述筒体出口一端连接所述筒体,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器上盖入口,所述过滤盖下盖出口连接废液收集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54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神科患者注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气能热水器用户外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