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极极片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05145.X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1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游坤;宋贺;黄天翔;华秉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3;H01M10/052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翠香 |
地址: | 523795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极极片及电池,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包括沿极片的宽度方向依次涂覆形成的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覆区域和第三涂覆区域,所述第一涂覆区域设置于靠近极耳的一侧;所述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覆区域和第三涂覆区域的面密度关系为: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覆区域>第三涂覆区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及电池,通过在负极极片增设具有三个面密度梯度的第二涂层,在使得该第二涂层的密度最大处靠近于电池极耳设置,能够实现位于极耳侧的削薄区域中活性材料的补充,有效改善裸电芯削薄区域优先析锂的问题,从而延长了电芯的循环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极极片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根据封装形式可分为圆柱、方形和软包三个类别,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实现充放电。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其依靠优异的性能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工具、医疗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基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图1所示,采用卷绕结构形成的裸电芯100,在涂布时极片边缘处存在5-15mm的削薄区域101,当卷绕形成电芯后,该削薄区域101位于极耳102的一侧;在经过热压整形工序后,位于极耳102的一侧的极片相对于其它位置厚度较薄,即位于极耳102的一侧的极片的间隙较大,活性物质重量较低,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形成优先析锂状态,导致电芯的循环寿命衰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及电池,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极耳侧存在削薄区域,导致该处容易形成优先析锂,造成电芯循环寿命衰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及涂覆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一涂层,还包括:
涂敷于所述第一涂层的第二涂层;
所述第二涂层包括沿极片的宽度方向依次涂覆形成的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覆区域和第三涂覆区域,所述第一涂覆区域设置于靠近极耳的一侧;
所述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覆区域和第三涂覆区域的面密度关系为: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覆区域>第三涂覆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涂层采用挤压涂覆或转移涂覆形成;
所述第二涂层为采用微凹辊涂覆形成的非完全覆盖层,所述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覆区域和第三涂覆区域分别具有面密度不同的表层微结构。
可选地,所述微凹辊的表面纹路为网状;
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覆区域和第三涂覆区域的微凹辊中,网孔大小的关系为: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覆区域>第三涂覆区域;
所述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0.1-10mm。
可选地,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一涂覆区域的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5mm,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二涂覆区域的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2mm,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三涂覆区域的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1mm。
可选地,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一涂覆区域的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5mm,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二涂覆区域的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2mm,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三涂覆区域的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2mm。
可选地,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一涂覆区域的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2mm,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二涂覆区域的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2mm,用于涂覆形成所述第三涂覆区域的微凹辊的网孔孔径为1mm。
可选地,所述微凹辊的表面纹路为条状或孔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涂覆区域的宽度为2-29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051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