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循环控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94953.0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57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循环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循环控藻设备,属于水处理设备的领域。其包括浮式结构,浮式结构包括安装底座和第一浮件,第一浮件有若干,若干第一浮件沿安装底座周向间隔设置,第一浮件下设置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锁块和锁链,锁块沉于水底并通过锁链与第一浮件的底部连接。本申请具有浮体结构在水流冲击下不容易波动和位置漂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循环控藻设备。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水体表层直接与大气接触,表层水一直处于溶氧饱和状态,特别在高温季节,水体表面藻类进行强烈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使得水体表层处于溶氧超饱和状态,没有及时扩散到水体底层溶解氧较低区域,直接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中。另外由于表层水温高会促进藻类的繁殖,特别是气温高于摄氏度时,会导致蓝藻爆发。
现有的水循环复氧控藻设备通过推动水体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造成循环流,增加了水体的流动性,将藻类由水面循环到水底,打破了藻类在水体表层的强光照、高温度、低流速的优势生长繁殖环境,有效控制藻类生长,减少水体异味产生;
如附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浮式结构01,浮式结构01的顶部架设支架02,支架02上安装有若干太阳能板03,浮式结构01漂浮于水面上;导流装置04,没于水面以下并与浮式结构01连接,太阳能板03向导流装置04供电,导流装置04驱动水体流动以在表层水体和底层水体之间形成循环的环形水流,其中浮式结构01包括主体框架011和沿主体框架011周向均布的若干个浮体结构012,通过设置浮体结构012为主体框架011提供漂浮力。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浮体结构漂浮于水面上为主体框架提供浮力,浮体结构本身的质量较小在水流冲击下容易波动和位置漂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浮体结构在水流冲击下容易波动和位置漂移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循环控藻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循环控藻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循环控藻设备,包括浮式结构,所述浮式结构包括安装底座和第一浮件,所述第一浮件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一浮件沿所述安装底座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浮件下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块和锁链,所述锁块沉于水底并通过所述锁链与所述第一浮件的底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锁定组件,对第一浮件进行位置的限制,通过沉入水底的锁块进行位置定位,通过锁链把第一浮件和锁块进行连接,从而把第一浮件限定在相应的位置,第一浮件更加不容易在水流冲击下漂移,使得第一浮件在水中更加稳定,第一浮件在水流冲击下不容易波动。
可选的,所述浮式结构还包括连接第一浮件与安装底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固定,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浮件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把第一浮件和安装底座进行刚性连接固定,第一浮件可以把安装底座进行支撑,使得安装底座也漂浮在水面上,同时连接杆向外延伸,使得第一浮件与安装底座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第一浮件对安装底座上安装放置东西的影响较小。
可选的,所述浮式结构还包括斜拉杆,所述斜拉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所述斜拉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浮件下部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斜拉杆,进一步连接固定第一浮件和安装底座,斜拉杆上的力沿着斜拉杆的长度方向,从而更好地对安装底座进行支撑,第一浮件与安装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
可选的,所述浮式结构还包括第二浮件,所述第二浮件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二浮件分设于若干所述第一浮件旁并通过不锈钢链与所述第一浮件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94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