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供电通信整合单元的大功率脉冲功放合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93586.2 | 申请日: | 2020-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61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瑜;朱斌;宋玉清;李荣明;唐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纳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H04L12/10;H03F3/24;H03F3/20 |
代理公司: | 长沙睿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7 | 代理人: | 周松华;孙建霞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供电 通信 整合 单元 大功率 脉冲 功放 合成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供电通信整合单元的大功率脉冲功放合成系统,包括主控单元、供电单元、多路功率放大器模块、供电通信整合单元,供电通信整合单元包括壳体,壳体表面设有14芯接口和第一DB9接口,壳体表面还设有多路7w2接口和多路第二DB9接口,14芯接口与多路7w2接口均连接,第一DB9接口与多路第二DB9接口均连接,14芯接口与主控单元连接,第一DB9接口与供电单元连接,多路7w2接口分别与多路功率放大器模块的7w2接口连接,多个DB9接口分别与多路功率放大器模块的DB9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多路功放模块超大功率合成时供电管理以及通信集成管理带来的线路复杂问题,可广泛应用于电磁兼容功放和雷达发射机等大规模合成系统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冲功放合成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带有供电通信整合单元的大功率脉冲功放合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射频功放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电磁兼容的快速发展,固态功放功率输出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固态功放单模块功率局限性,想要得到更大功率输出,大功率的合成系统必不可少,但是在大功率合成系统中,往往在供电方面出现走线复杂,布线凌乱的现象。又由于大功率合成系统中,系统对所有模块的控制在理论上为一对多路模块的控制关系,往往在多路信号处理方面出现控制端口受限以及相互干扰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这里介绍一种功放系统供电、通信整合模块,其优点在于:①供电线路清晰;②模块内部可根据需要再次设计;③解决供电端口总线分线端口不匹配问题;④各种模块工作状态整合上报;⑤对主控制模块硬件要求较低;以S波段15kw功率放大器为例,共有12个功放模块合成。以往传统系统内部设计方式为所有模块供电以及通信系统走线均为一对多对应连接,如图1所示,此时,线路上需要12根供电电缆,“供电单元”需要提供12组供电接口,在设备面板上做出12组供电口比较困难,且影响整体系统美观。通信方面,在通信总线端口“主控单元”需要12路对应的DB9通信端口,这在实际面板上实现起来会出现主控单元通信端口过多,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带有供电、通信整合模块的带有供电通信整合单元的大功率脉冲功放合成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供电通信整合单元的大功率脉冲功放合成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供电通信整合单元的大功率脉冲功放合成系统,包括主控单元、供电单元和多路功率放大器模块,还包括供电通信整合单元,所述供电通信整合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有14芯接口和第一DB9接口,所述壳体表面还设有多路7w2接口和多路第二DB9接口,所述14芯接口与多路7w2接口均连接,所述第一DB9接口与多路第二DB9接口均连接,所述14芯接口与主控单元连接,所述第一DB9接口与供电单元连接,多路7w2接口分别与多路功率放大器模块的7w2接口连接,多个DB9接口分别与多路功率放大器模块的DB9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多路所述第二DB9接口与第一DB9接口之间设有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供电通信整合单元,解决多路功放模块超大功率合成时供电管理以及通信集成管理带来的线路复杂问题,可广泛应用于电磁兼容功放和雷达发射机等大规模合成系统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带有供电通信整合单元的大功率脉冲功放合成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供电通信整合单元的大功率脉冲功放合成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供电通信整合单元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纳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纳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935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多功能组合式旋钮结构的头带式耳机
- 下一篇:一种点火线圈搬运沾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