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6678.5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1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潘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睿耐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9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光纤 连接 特质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包括连接座、挡板和缓冲垫,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两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外侧连接有扭簧,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扭簧进行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座外部靠近卡座的相邻两侧设置有限位座。该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通过配套的光纤线接口上的滑槽与滑轨进行对接,使配套的光纤线接口与连接口进行滑动,通过拉环拉动卡块使弹簧受压变形并使卡块收缩至安装槽内部,当光纤线与光纤连接完成对接后松开拉环,使卡块与光纤线接口上对应滑槽卡接,从而方便光纤连接头与光纤线进行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及测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的应用日益增多。光纤接头是将两根光纤永久地或可分离开地联结在一起,并有保护部件的接续部分,光纤接头是光纤的末端装置,经过多年的发展光纤接头的种类越发繁多,根据接口的不同大概分为FC接头、SC接头、ST接头等几种,光纤接头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光纤进行保护,更增强了光纤传输的效率。
目前市场上的特质光纤连接头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有这样的缺点:光纤连接头与光纤线连接时过于繁琐,光纤连接头闲置时容易让灰尘进入和光纤连接头与面板盒对接时容易产生晃动。因此要对现在的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光纤连接头与光纤线连接时过于繁琐,光纤连接头闲置时容易让灰尘进入和光纤连接头与面板盒对接时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包括连接座、挡板和缓冲垫,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两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外侧连接有扭簧,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扭簧进行连接,所述挡板靠近安装轴的一端贯穿连接有转轴;
所述连接座内壁的底侧设置有滑轨,所述连接座内壁远离滑轨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有拉环,所述连接座外部的两侧设置有卡座,所述连接座外表面的四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缓冲垫进行连接,所述缓冲垫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座外部靠近卡座的相邻两侧设置有限位座。
优选的,所述挡板关于连接口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挡板的长度与连接口的高度相匹配,并且挡板通过转轴与连接槽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轨的截面形状呈“T”字型结构,且滑轨关于连接座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最大宽度与安装槽的宽度相匹配,且卡块通过弹簧与安装槽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呈“L”字型结构,且安装座关于缓冲垫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一侧边缘的截面形状呈“凹”字型结构,且缓冲垫与安装座之间构成过盈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通过配套的光纤线接口上的滑槽与滑轨进行对接,使配套的光纤线接口与连接口进行滑动,通过拉环拉动卡块使弹簧受压变形并使卡块收缩至安装槽内部,当光纤线与光纤连接完成对接后松开拉环,使卡块与光纤线接口上对应滑槽卡接,从而方便光纤连接头与光纤线进行连接;
(2)、该便于与光纤线连接的特质光纤连接头,通过光纤连接头与光纤线进行对接时对连接口处的挡板施压,挡板通过转轴向连接槽进行旋转,扭簧此时受压变形,当光纤连接头与光纤线对接完成时,挡板完全收入连接槽内部,光纤连接头闲置时挡板受扭簧影响与连接口对接封闭,从而防止光纤连接头闲置时进入灰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睿耐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睿耐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66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伞形太阳能充电装置
- 下一篇:交互器皿及交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