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比例差减速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4000.3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5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传启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例 减速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齿轮减速器领域,涉及一种比例差减速电机,主体结构包括电动机、定齿轮、行星齿轮、输出齿轮、行星齿轮轴、减速机外壳和输出轴;定齿轮是内齿轮,定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动机外壳上,行星齿轮为左右不同齿的齿轮,行星齿轮通过轴键配合安装在行星齿轮轴上,行星齿轮轴与电动机输入轴连接,输出齿轮为内齿轮,输出齿轮通过轴键配合安装在输出轴上,输出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安装在减速机外壳上,减速机外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在电动机外壳上,行星齿轮右半部分与定齿轮之间啮合,行星齿轮左半部分与输出齿轮之间啮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齿轮减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比例差减速机。
背景技术:
减速电机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减速电机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中国专利CN201920728861.X公开的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电机,行星齿轮减速电机包括转子、传动架、定子、电路板、太阳轮、行星齿轮系、行星架、内齿圈和壳体;太阳轮位于行星齿轮减速电机的中心部,太阳轮与传动架配合;行星齿轮系设置在行星架上,行星齿轮系与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内齿圈之间,内齿圈固定在壳体的内部;定子设置于内齿圈的外侧,定子固定在壳体的内部;转子后侧与传动架连接,转子在定子外侧旋转;传动架用于将转子旋转的动力传递到太阳轮中;电路板位于传动架的后侧,电路板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中国专利CN201720045820.1公开的一种直流行星齿轮减速电机,包括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包括箱体以及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架,行星架上分布有行星齿轮,箱体上设有内齿圈,箱体内还设有太阳轮,行星架内设有润滑油路,润滑油路包括靠近行星架的第一端的环形油腔,环形油腔连接有第一润滑支路,第一润滑支路的第一端与环形油腔远离行星架的转动轴线的一侧连通,第一润滑支路的第二端延伸至行星架的外边沿,第一润滑支路连接有喷油口,喷油口朝向齿圈的齿面;中国专利CN201720495919.1公开的一种新型无刷直流行星齿轮减速电机,通过在输入轴的一侧设置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上的一号连接轴连接一号行星齿轮,再在一号行星齿轮之间设置与之相啮合的一号太阳齿轮,通过一号行星齿轮旋转带动中间的一号太阳齿轮转动,使一号太阳齿轮的转速降低,再在一号太阳齿轮的另一侧设置二号行星齿轮和二号太阳齿轮,并在二号行星齿轮的外侧啮合行星齿轮架,能够使行星齿轮架的转速再次降低,然后再通过行星齿轮架带动输出轴,从而达到电机减速的效果,且该行星齿轮减速电机结构简单,不需要多个行星齿轮组即可达到减速的效果,能够减少因齿轮齿发生损坏导致的电机发生损坏;以上专利产品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过高、零部件多减速比低等缺点,因此,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新颖的比例差减速电机,很有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比例差减速电机,采用不同的齿数比的两组相互啮合齿轮实现减速传动,减速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少,加工、组装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电动机、定齿轮、行星齿轮、输出齿轮、行星齿轮轴、减速机外壳和输出轴;定齿轮是内齿轮,定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动机外壳上,行星齿轮为左右不同齿的齿轮,行星齿轮通过轴键配合安装在行星齿轮轴上,行星齿轮轴与电动机输入轴连接,输出齿轮为内齿轮,输出齿轮通过轴键配合安装在输出轴上,输出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安装在减速机外壳上,减速机外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在电动机外壳上,行星齿轮右半部分与定齿轮之间啮合,行星齿轮左半部分与输出齿轮之间啮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比例差减速电机采用不同的齿数比的两组相互啮合齿轮实现减速传动,减速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少,加工、组装方便。其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使用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局部剖视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局部剖视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传启,未经吴传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4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5G中开门方式的门禁设备
- 下一篇:一种插式螺旋摩擦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