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38942.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5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钊;李超鹏;曾春秀;姚楚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50/105;H01M50/519;H01M50/528;H01M50/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终端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二次电池包括收容于主体部内的电芯本体、包装袋、极耳和电路板。包装袋包括主体部、第一封边和第二封边;主体部包括沿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顶壁和侧壁,顶壁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侧壁连接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顶壁;第一封边与主体部的顶壁相连且弯折固定于顶壁,第二封边与主体部的侧壁相连且弯折固定于侧壁;极耳连接于电芯本体、穿过第一封边并延伸到包装袋的外部,电路板与极耳连接,电路板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二封边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通过减少甚至避免电路板占用沿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的空间,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升电池容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对二次电池容量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电池容量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通过提高电极材料活性提升电池容量,但是随着电极材料的实际比能量越来越接近理论值,改善电极材料已无太大空间;使用新型复合材料可以提高电极材料比能量,目前多处于实验阶段,应用还不够成熟;电池通常由内部的电芯本体和外部的包装袋构成,节省电芯本体外部的占用空间对提升电池容量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其能够有效节省二次电池在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为电芯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提供更多可用空间,从而提升电池容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芯本体、包装袋、极耳以及电路板。所述包装袋包括主体部、第一封边和第二封边;所述电芯本体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顶壁以及侧壁,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沿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相背设置,所述顶壁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顶壁;所述第一封边与所述主体部的顶壁相连且弯折固定于所述顶壁,所述第二封边与所述主体部的侧壁相连且弯折固定于所述侧壁;所述极耳连接于所述电芯本体、穿过所述第一封边并延伸到所述包装袋的外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极耳连接,且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二封边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极耳从所述第一封边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且弯折以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连接所述极耳,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布置元器件。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边的外表面上,所述极耳从所述第一封边伸出且反向弯折以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封边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延伸部和布置部,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布置部之间,所述布置部用于布置元器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封边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袋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封边和所述第二封边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封边的第一连接端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封边的第二连接端,所述连接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翻折区和第二翻折区,所述第一翻折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封边,所述第二翻折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封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边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所述第二封边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所述第一翻折区从所述第一连接端弯折在所述第一封边的远离所述顶壁的一侧,所述第二翻折区从所述第二连接端朝向所述顶壁弯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具有凹部和相对所述凹部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封边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翻折区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凹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8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材成型模具
- 下一篇:拣货系统和物品配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