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据驱动的植物工厂精准环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38432.3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6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仝宇欣;王敏娟;曹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李文涛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驱动 植物 工厂 精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数据驱动的植物工厂精准环控系统,属于设施农业工程领域,本系统包括环境控制服务器、数据显示屏、环控用热泵、栽培系统和条件参数检测系统;该栽培系统包括栽培架、人工光源、营养液循环系统及水泵;该条件参数检测系统包括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外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增施二氧化碳流量计、热泵室内机进出口温湿度传感器、热泵室内机出风口风量传感器、热泵冷凝水水位计、营养液槽水位计、热泵耗电功率仪、人工光源耗电功率仪和水泵耗电功率仪。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监控资源利用效率、植物冠层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植物生长指标,便于及时调整、优化出环境调控参数,进行精准环境调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施农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驱动的植物工厂精准环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植物工厂技术发展迅速,密闭性较好的植物工厂使得室内环境综合调控成为可能。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光、温、湿、气等)较多,并且不同品种其优化环境参数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其所需的优化环境参数亦不同。因此,为了探清植物的各种优化参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进行试验研究。另外,各环境因子对植物的交互作用也非常复杂,每一个环境因子发生变动均会引起植物相应生物学效应变化。为了更好地、及时地了解环境调控对植物生长发育尤其是对产量的影响,需要开发出一种更方便、快捷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数据驱动的植物工厂精准环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投入资源(光、电、CO2等)利用效率,监控植物冠层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植物长势等植物冠层植物生长指标,便于及时调整、优化出环境调控参数,进行精准环境调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驱动的植物工厂精准环控系统,用于密闭性植物工厂,包括环境控制服务器和与该环境控制服务器相连接的数据显示屏、环控用热泵、栽培系统和条件参数检测系统;其中,该热泵和栽培系统与密闭性植物工厂配套,该热泵用于室内温湿度和风速调控,该栽培系统包括栽培架、人工光源、营养液循环系统及水泵,人工光源用于室内光环境调控,水泵用于营养液循环;该条件参数检测系统包括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外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增施二氧化碳流量计、热泵室内机进出口温湿度传感器、热泵室内机出风口风量传感器、热泵冷凝水水位计、营养液槽水位计、热泵耗电功率仪、人工光源耗电功率仪和水泵耗电功率仪。
进一步地,环境控制服务器还连接一连续监测用摄像机,用于监视植物生长状态。
进一步地,连续监测用摄像机包括RGB相机、热成像相机、近红外成像相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GB相机用于采集波长为400-700nm的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信息,热成像相机用于采集波长为8000-14000nm的灰度图像和IR反射值信息,近红外成像相机用于采集波长为900-1700nm的灰度图像信息。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监控光、电、CO2等的利用效率,监控植物冠层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植物长势等植物冠层植物生长指标,便于及时调整、优化出环境调控参数,进行精准环境调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据驱动的植物工厂精准环控系统结构图。
图2是植物工厂内温度、热泵出风口风量和热泵耗电量随时间变化图。
图3是热泵能量利用效率(COP)随室内外环境及时间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更明显易懂,特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384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开关
- 下一篇:一种恒定回油背压发生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