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混水换热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21330.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6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宋云鹏;郝路;卫瑞;邰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三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浩;冷锦超 |
地址: | 041000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混水换热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混水换热机组,属于混水换热机组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智能混水换热机组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混水罐的一次侧供水端与一次侧供水管道连接,一次侧供水管道由进水端到混水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水压监测模块、第一除污球阀、第二水压监测模块、电动调节阀、第一水温监测模块;混水罐的一次侧回水端与一次侧回水管道连接,一次侧回水管道由混水端到回水端依次设置有第三水压监测模块、热量表、第二水温监测模块;混水罐的二次侧供水端与二次侧供水管道连接,二次侧供水管道由混水端到供水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四水压监测模块、第三水温监测模块;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混水换热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混水换热机组,属于混水换热机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混水换热机组主要由热水供水管、冷水回水管、电动调节阀、混水泵、控制柜五部分组成,现有混水换热机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混水机组通常用于混水直供系统,热源与用户通过管道直接连接,通过旁通混水泵混入冷水,降低热源方向的热水温度,以达到用户所需温度,但这种结构设计存在以下的不足和缺陷:
一、热源处的循环泵提供整个管网的动力,扬程一般较大,如果热源处循环泵停电或者故障,用户侧管网水将无法循环,会引起管道冻裂;
二、混水泵的扬程需要通过供回水接入点的压差即图1中的P2-P4来控制调节,使得混水泵调节比较频繁,调节人员的工作量较大;
三、用户侧没有安装相应的监测失水仪器,漏水点不易排查,容易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智能混水换热机组硬件结构的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混水换热机组,包括混水罐,所述混水罐的一次侧供水端与一次侧供水管道连接,所述一次侧供水管道由进水端到混水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水压监测模块、第一除污球阀、第二水压监测模块、电动调节阀、第一水温监测模块;
所述混水罐的一次侧回水端与一次侧回水管道连接,所述一次侧回水管道由混水端到回水端依次设置有第三水压监测模块、热量表、第二水温监测模块;
所述混水罐的二次侧供水端与二次侧供水管道连接,所述二次侧供水管道由混水端到供水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四水压监测模块、第三水温监测模块;
所述混水罐的二次侧回水端与二次侧回水管道连接,所述二次侧回水管道由回水端到混水端依次设置有第五水压监测模块、第二除污球阀、第六水压监测模块、第四水温监测模块、循环水泵、第七水压监测模块、第二流量计;
所述第二水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侧管与第二水温监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流量计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侧管与循环水泵、第七水压监测模块之间的管道连接;
所述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上均设置有球阀。
所述第一水压监测模块、第二水压监测模块、第三水压监测模块、第四水压监测模块、第五水压监测模块、第六水压监测模块、第七水压监测模块内部均设置有就地压力表和远传压力表;
所述第一水温监测模块、第二水温监测模块、第三水温监测模块、第四水温监测模块内部均设置有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就地温度表、远传温度计。
所述混水罐的外侧还设置有机组控制柜,在机组控制柜内设置有机组控制器,所述机组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远传压力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远传温度计、电动调节阀、热量表、第一流量计、循环水泵、第二流量计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机组控制器的型号为Climatix。
所述混水罐的二次侧供水端和二次侧回水端上还设置有球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三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三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21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