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材折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14905.6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22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顺;温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华硕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2 | 分类号: | B21D5/02;B21D37/10;B21D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姚远方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折弯 装置 | ||
一种板材折弯装置,包括:顶模具、底模具、第一折弯块、第二折弯块、油缸和机架,油缸与机架固定连接,底模具与机架固定连接,油缸与顶模具驱动连接,顶模具背向油缸的一面开设有顶滑槽,顶滑槽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顶滑孔,第一折弯块滑动设置于顶滑槽内,第一折弯块相对的两侧凸出设置有第一滑杆,每一第一滑杆滑动设置于一顶滑孔内,每一第一滑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滑杆上螺接有一第一螺母,且第一螺母抵接于顶滑槽的外侧壁,第二折弯块滑动设置于顶滑槽内,第二折弯块相对的两侧凸出设置有第二滑杆,每一第二滑杆滑动设置于一顶滑孔内,每一第二滑杆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二滑杆上螺接有一第二螺母,且第二螺母抵接于顶滑槽的外侧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材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板材在加工时往往需要在两边同时进行折弯,但是一般的加工模具无法调节折弯之间的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板材折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板材折弯装置,包括:顶模具、底模具、第一折弯块、第二折弯块、油缸和机架,所述油缸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底模具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油缸与所述顶模具,所述顶模具背向所述油缸的一面开设有顶滑槽,所述顶滑槽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顶滑孔,所述第一折弯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顶滑槽内,所述第一折弯块相对的两侧凸出设置有第一滑杆,每一所述第一滑杆滑动设置于一所述顶滑孔内,每一所述第一滑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滑杆上螺接有一所述第一螺母,且所述第一螺母抵接于所述顶滑槽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折弯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顶滑槽内,所述第二折弯块相对的两侧凸出设置有第二滑杆,每一所述第二滑杆滑动设置于一所述顶滑孔内,每一所述第二滑杆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滑杆上螺接有一所述第二螺母,且所述第二螺母抵接于所述顶滑槽的外侧壁,所述顶模具活动抵接于所述底模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模具包括第一滑具、第二滑具、第一固定螺钉、第二固定螺钉、固定板和垫块,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顶模具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螺纹,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螺纹,所述第一滑具抵接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顶模具的一面,所述第一滑具开设有第一底滑孔,所述第一固定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一底滑孔,且螺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且所述第一固定螺钉抵接于所述第一滑具,所述第二滑具抵接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顶模具的一面,所述第二滑具开设有第二底滑孔,所述第二固定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二底滑孔,且螺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且所述第二固定螺钉抵接于所述第二滑具,所述垫块抵接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顶模具的一面,所述垫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滑具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滑具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具朝向所述顶模具的一面开设有第一螺槽,所述第一螺槽与所述第一底滑孔连通,且所述第一螺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螺钉的宽度,所述第一固定螺钉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底滑孔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具朝向所述顶模具的一面开设有第二螺槽,所述第二螺槽与所述第二底滑孔连通,且所述第二螺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底滑孔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的框口呈矩形,所述顶滑槽的外侧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顶滑孔连通,且所述固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顶滑孔的宽度,所述第一固定框设置于所述固定槽中,且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一端抵接所述固定槽的一侧壁,另一端抵接所述固定槽的另一侧壁,所述第一滑杆包括第一矩形部和第一外圆形部,所述第一外圆形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矩形部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螺纹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圆形部,所述第一矩形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框口,且所述第一矩形部的各边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各边一一对齐,所述第一螺纹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圆形部,所述第一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一外圆形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槽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华硕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华硕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14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弹力球的振动筛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回收水沉降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