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合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6488.0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88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松;黄钰晶;王浩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20 | 分类号: | B29C33/20;B29C3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自动合模装置,该自动合模装置包括模具组件和驱动机构,模具组件用于产品合模成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和位于下模上方的上模,驱动机构位于模具组件的相对的两侧,驱动机构包括抬模杆和动力件,上模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孔,抬模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容纳于第一孔内,第二端卡接于动力件的输出端,动力件用于驱动抬模杆带动上模靠近或远离下模。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合模装置通过动力件驱动下模远离或靠近下模,无需人工分模或者合模,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是在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现有的模具成型自动化低,模具笨重,需要多人将上模和下模拆装,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合模装置,通过动力件驱动上模,降低劳动强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合模装置,包括:
模具组件,用于产品合模成型,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和位于所述下模上方的上模;
驱动机构,其位于所述模具组件的相对的两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抬模杆和动力件,所述上模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孔,所述抬模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容纳于所述第一孔内,所述第二端卡接于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所述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抬模杆带动所述上模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模的顶部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二孔内容纳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端的周壁开设有限位环槽,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卡接于所述限位环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孔的中心轴线。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的周壁还开设有避让平面,所述避让平面位于所述限位环槽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避让平面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限位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模开设有所述第一孔的端面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端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以限制所述抬模杆的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模的侧面还设置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用于容纳带动所述上模翻转的外部插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模的顶部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第四孔,所述第四孔用于容纳用以分离所述下模上的产品的外部推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设置有U型槽,所述第二端卡设于所述U型槽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件为气缸或者油缸。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具组件还开设有第五孔,所述第五孔沿厚度方向穿设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所述第五孔用于容纳导向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合模装置,包括模具组件和驱动机构,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和位于下模上方的上模,下模承载于承载台上,当需要分离上模时,动力件驱动上模远离下模,实现分模,当需要合模时,动力件驱动上模贴合在下模上,实现合模,无需人工分模或者合模,减少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自动合模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64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播种机用压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土壤热脱附建堆处置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