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面后浇带浇筑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4297.0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68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柳跃强;覃祚威;陈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38 | 分类号: | E04G11/38;E04G1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面 后浇带 浇筑 模具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面后浇带浇筑模具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模具设置在两个楼面预制板之间的后浇带处,模具包括相对位于上方的条状固定件和相对位于下方的板状承接件,条状固定件与板状承接件之间通过一根连接杆形成连接关系;在施工安装时条状固定件架设在后浇带上方,板状承接件设置在后浇带下方,浇筑混凝土时板状承接件承接混凝土,条状连接件通过连接杆承受板状承接件以及混凝土的湿重量,使模具固定在后浇带处。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后浇带的区段化安装,通过多个模具组合形成完整的施工模具组,并且模具下方无需时刻架设支撑架以保证板状承接件的正常使用,条状固定件可以代替支撑架,使得施工过程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面后浇带浇筑模具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后浇带将建筑结构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分隔的板块在经过内部收缩、沉降稳定之后,再使用混凝土对后浇带进行浇筑,将分隔的板块相互连接,形成整体。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例如高层楼层的楼面后浇带施工,由于后浇带处于悬空位置,无法直接进行浇筑,需要在后浇带下方设置用于承接混凝土的模具,并设置钢架等支撑结构将模具固定住,再从后浇带上方向后浇带中灌入混凝土进行浇筑,待混凝土达到硬度标准后方可撤除后浇带下方的模具以及支撑结构。由于楼面的大小设计不同,后浇带往往也会存在一些设计上的不同,例如长度、宽度等,而模具需要完整地覆盖后浇带整个长度才能达到较好的施工效果,否则可能会出现混凝土漏浆等情况。此外,由于对模具的支撑需要设计大量的支撑架,一方面因为施工过程支撑架的架设和拆除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影响施工效率,另一方面支撑架的安装占用大量的空间,在架设期间对人员来往形成较大的阻碍。
CN111663770A提供了一种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模具包括后浇带组合侧模,后浇带组合侧模由通长木条、方木模块及角钢龙骨组成,后浇带组合侧模一侧设有对拉螺栓,后浇带组合侧模的另一侧设有后浇带独立模架,后浇带独立模架包括方木主龙骨,方木主龙骨上铺设有若干方木次龙骨,方木次龙骨上设置有后浇带独立底模,方木主龙骨下端与调节U型顶托的一端相连,调节U型顶托的另一侧与后浇带支架机构固连,后浇带支架机构两侧对称设有所述楼面现浇满堂支架,其中,后浇带支架机构上居中设有剪刀撑,后浇带支架机构的另一侧设有楼面后浇带,楼面后浇带的上表面设有后浇带覆盖防护,后浇带支架机构与楼面后浇带之间设有木垫板。该实用新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楼面后浇带施工存在的工序繁复、人工及辅助材料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施工缝跑模漏浆、支架先拆后顶造成梁板悬臂变形弊病,实现现浇板后浇带标准化施工。
CN102691411A公开了一种梁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主体模板支撑体支撑后浇带两侧的全部梁板,支撑格构柱独立支撑在后浇带的两侧。主体模板支撑体搭设好后,梁板的底模板铺设时,将后浇带处空着不安装。搭设主体模板支撑体时,可以整体铺设底模板,或格构柱处独立铺设,施工速度加快;独立格构柱便于统一设置和整体布局;可以对主体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模板进行拆除,只剩下格构柱支撑,这样节省了大量的周转材料,以及地下室不因后浇带支模架的隔离分区而导致材料运输交通不便;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前,该区域的清理工作方便彻底,有利于保证后浇带处的施工质量。
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拆除满堂支架,但仍需架设后浇带部位的独立支架来保证模具的正常使用,操作仍存在一些繁琐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面后浇带浇筑模具结构,将模具设置成自固定结构,避免了后浇带浇筑过程中满堂架及模具支架等结构的大量架设,简化了施工流程,降低了施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4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自动解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光功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