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产气圆柱快充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67701.1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6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50/107;H01M50/121;H01M50/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产气 圆柱 锂离子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产气圆柱快充锂离子电池,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装置、快充装置、密封装置、正极结构以及负极结构,主体装置包括壳体,快充装置包括正极片以及石墨烯薄膜,所述正极片外表面与石墨烯薄膜内表面连接,正极片外表面与壳体内表面连接,密封装置包括密封阀以及顶盖,正极结构包括陶瓷垫片以及多孔中心管,陶瓷垫片下表面与顶盖上表面连接,顶盖下表面设有通孔,负极结构包括负极端以及基板,负极端上表面与多孔中心管下表面连接,基板上表面与壳体下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石墨烯薄膜的通透性能加快充电速度,电解液完成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运输,隔膜能保证电解质离子自由通过形成充放电回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产气圆柱快充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现有的圆柱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是将绕卷成型的电芯装入圆柱形外壳在进行化成,化成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在锂离子电池的内部容易造成电池臌胀,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电池的使用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一种无产气圆柱快充锂离子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产气圆柱快充锂离子电池,解决现有的圆柱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是将绕卷成型的电芯装入圆柱形外壳在进行化成,化成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在锂离子电池的内部容易造成电池臌胀,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电池的使用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产气圆柱快充锂离子电池,包括主体装置、快充装置、密封装置、正极结构以及负极结构,所述主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快充装置包括正极片以及石墨烯薄膜,所述正极片外表面与石墨烯薄膜内表面连接,所述正极片外表面与壳体内表面连接,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阀以及顶盖,所述顶盖下表面与密封阀上表面连接,所述密封阀下表面与壳体上表面连接,所述正极结构包括陶瓷垫片以及多孔中心管,所述陶瓷垫片下表面与顶盖上表面连接,所述顶盖下表面设有通孔,所述多孔中心管上表面与通孔连接,所述多孔空中心管外表面与石墨烯薄膜内表面连接,所述负极结构包括负极端以及基板,所述负极端上表面与多孔中心管下表面连接,所述基板上表面与壳体下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装置还包括PVC套管以及绝缘层,所述PVC套管内表面与绝缘层外表面连接,所述绝缘层内表面与壳体外表面连接,PVC套管可以有效的保护电池在受到冲击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绝缘层对壳体进行绝缘保护,防止在充电过程中出现短路现象,壳体用于包裹内部充电元件。
优选的,所述快充装置包括负极片、电解液以及隔膜,所述负极片外表面分别与若干石墨烯薄膜内表面连接,其中,石墨烯薄膜有三个,石墨烯薄膜主要增加正负极之间锂离子通过的速度,所述电解液内表面分别与若干石墨烯薄膜外表面以及隔膜外表面连接,石墨烯薄膜的通透性能加快充电速度,电解液完成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运输,隔膜能保证电解质离子自由通过形成充放电回路。
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上表面与密封装置下表面连接,安全阀能防止充电过程中出现故障,将气体从多孔中心管中排出,防止电池臌胀的问题出现,密封阀将电池内部电解液密封起来,防止电解液泄露。
优选的,所述正极结构还包括正极端,所述正极端下表面与陶瓷垫片上表面连接,陶瓷垫片用于绝缘作用,防止正极端与顶盖接触,发生短路,多孔中心管能防止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出现故障而产气,产生的气体会保存在多孔中心管,防止电池出现臌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67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注塑机
- 下一篇:一种三元锂电池的充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