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曳引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47339.1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3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方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6 | 分类号: | B66B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曳引带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梯曳引带,包括位于中心的承载体组、包覆所述承载体组设置的包覆体以及至少两组隔离层,两组隔离层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布置于承载体组两侧;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处在承载体组同侧的包覆体分为两层,两层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离层,两层包覆体中靠近承载体组的一者具有较高的硬度,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隔离层能够将电梯曳引带表面应力进行分散,避免电梯曳引带表面的应力传递至电梯曳引带内层;电梯曳引带表层发生损伤状况时,隔离层还能够防止电梯曳引带表层的裂纹不会延伸至电梯曳引带内,以增加电梯曳引带的耐磨,提高电梯曳引带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曳引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曳引带。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梯采用曳引带配合曳引轮进行动力传递,曳引带的形式有平钢带、多楔带等,一般都由曳引带截面中部的承载体以及包在承载体外部的包覆体构成。
由于包覆体与曳引轮之间一直接触,曳引带在运行中会存在磨损,特别是异物(例如沙子)进入到曳引带与曳引轮的间隙时,曳引带碾压异物会加剧曳引带的磨损。当曳引带的磨损达到一定量后,特别是磨损至承载体,会导致承载体和曳引轮直接接触,磨损加速,直到承载体断裂,引起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梯曳引带。
一种电梯曳引带,包括位于中心的承载体组、包覆所述承载体组设置的包覆体以及至少两组隔离层,所述两组隔离层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布置于所述承载体组两侧;
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处在所述承载体组同侧的包覆体分为两层,两层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离层,两层包覆体中靠近承载体组的一者具有较高的硬度。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两层包覆体中远离承载体组的一者为第一包覆层,靠近承载体组的一者为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将承载体组包覆在内;
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硬度高于所述第一包覆层的硬度至少2SHA。
可选的,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包覆层的厚度为D1,所述第二包覆层连同所述隔离层的总厚度为D2,且满足D1:D2=2~6。
可选的,所述第二包覆层为透光层,所述第一包覆层为不透光层。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呈网状,所述隔离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梯曳引带的外表面呈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具有多个网孔,所述第一包覆层或第二包覆层的部分结构填充各网孔。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的各网孔的孔域面积为0.15mm2~0.3mm2。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为纤维层。
可选的,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0.04mm~0.1mm。
可选的,沿电梯曳引带宽度方向,所述承载体组包括多根依次排布的承载体,所述第二包覆层填充包覆于所述各承载体外周。
本申请扶梯的电梯曳引带,隔离层能够将电梯曳引带表面应力进行分散,避免电梯曳引带表面的应力传递至电梯曳引带内层。同时,电梯曳引带表层发生损伤状况时,隔离层还能够防止电梯曳引带表层的裂纹不会延伸至电梯曳引带内,以增加电梯曳引带的耐磨,提高电梯曳引带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电梯曳引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隔离层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47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