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桡足类生态毒理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35110.6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9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会;齐衍萍;刘潇;杜小媛;韩龙江;周辉;菅潇扬;周瑞佳;孙蓓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桡足类 生态 实验 装置 | ||
为了能够在生态毒理实验中更加准确、快速的计数桡足类的存活个体数、产卵个数、无节幼虫孵化个体数,提供一种桡足类生态毒理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以套筒式设计安装,包括外侧套筒,外侧套筒外壁上安装的LED灯,外侧套筒安装的可拆卸有机玻璃底部,内侧套筒共分3层,最上层内侧套筒安装500微米筛绢,第二层内侧套筒安装200微米筛绢;第三层内侧套筒安装20微米筛绢。本实用新型已经成为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开展溢油等污染物质对近海浮游桡足类的种群风险评价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准确、快速开展桡足类生态毒理实验上具有很好的实际使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桡足类生态毒理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次级生产者的组成部分是海洋桡足类,其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在海洋食物网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由于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具有生命周期短、个体小、对污染物敏感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毒性实验的生物材料。因此,在国际上也经常将此类海洋生物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常用于桡足类种群风险评价的监测指标包括死亡率、产卵率和孵化率等。目前,通常使用不同大小体积的玻璃烧杯开展桡足类的生态毒理实验,一方面,受光照培养箱空间限制,生态毒理实验的测试生物数量受到极大的限制,所获取数据的代表性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使用玻璃烧杯进行桡足类毒理实验,无法有效分离桡足类成体、桡足类幼体、无节幼虫、桡足类卵、粪便和饵料残渣,由于实验过程中观测人员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生物和残渣上,不仅费事费力且导致观测数据明显与实际值不符,造成了桡足类生态毒理实验工作中的一个较大缺陷,对实验效率和实验数据准确度均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高效的观测桡足类的死亡率、产卵率和孵化率等指标,提供一种桡足类生态毒理实验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桡足类生态毒理实验装置,包括外侧套筒外壁上安装的LED灯、外侧套筒、支架和内侧套筒,支架固定在外侧套筒上,内侧套筒分别由最上层内侧套筒、第二层内侧套筒和第三层内侧套筒组成,三层内侧套筒分别安装500微米筛绢、200微米筛绢和20微米筛绢,外侧套筒安装可拆卸有机玻璃底部。
外侧套筒和内侧套筒均为透明圆柱管。
LED灯为固定连接在外侧套筒上。
内侧套筒分别安装不同孔径的筛绢。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加入含有不同污染物质的海水后,将桡足类成体放入最上层内侧套筒内培养,打开LED灯模拟自然界光照周期,按照生态毒理测试实验所规定时间,在显微镜下观测桡足类成体的存活个数,然后将最上层内侧套筒移除,分别在显微镜下观测第二层内侧套筒和第三层内侧套筒内的桡足类幼虫和桡足类卵的个数后,计算桡足类的死亡率、产卵率和孵化率等指标。
本实用新型已经成为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开展溢油等污染物质对近海浮游桡足类的种群风险评价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准确、高效开展桡足类生态毒理实验上具有很好的实际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LED灯 2.外侧套筒 3.支架 4.最上层内侧套筒 5.500微米筛绢 6.第二层内侧套筒 7.200微米筛绢 8.第三层内侧套筒 9.20微米筛绢 10.外侧套筒安装可拆卸有机玻璃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未经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35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