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16838.4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7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赵治亚;张昌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蔡纯;岳丹丹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 ||
公开了一种超材料,用于结构表面的吸波,该超材料依次层叠设置有介质板、第一微结构层和第二微结构层,其中第一微结构层和第二微结构层中至少一个为氧化铟锡层,可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微结构的超材料,降低角度变化对超材料的吸波性能的影响,提升实际的吸波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磁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也产生了巨大的电磁污染。为了保证不同频带之间的电磁兼容和治理电磁污染,宽带吸波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现有技术的超材料一般采用金属材质制造其导电微结构层,用金属制造的电感电容等微结构器件在角度变化时,其电感值和电容值会发生较大变化,影响超材料的吸波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材料,从而提高超材料的吸波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超材料,用于结构表面的吸波,包括:
第一微结构层;
第二微结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微结构层上;
介质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微结构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层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层中至少一个为氧化铟锡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微结构层的微结构单元包括位于晶格内的第一贴片和环绕所述第一贴片的第一环形贴片,所述第一贴片与所述第一环形贴片之间包括第一缝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贴片为圆形,所述第一环形贴片为圆环形,
所述第一微结构层的微结构单元为中心对称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微结构层的微结构单元包括位于晶格内的第二环形贴片和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贴片环内的第二贴片,
所述第二环形贴片与所述第二贴片之间包括第二缝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缝隙包括环形部分和凸出所述环形部分的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由所述环形部分朝向所述第二环形贴片的外围。
可选地,所述第二贴片为圆形;
所述第二环形贴片的外轮廓为方形;
所述第二缝隙的环形部分为圆环形,凸出部分为方形,所述凸出部分为四个,且分别朝向所述第二环形贴片的四个角。
可选地,所述第二微结构层的微结构单元的晶格内还包括第三环形贴片,所述第三环形贴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贴片外。
可选地,所述第三环形贴片为方形环,且各边与所述晶格的相应边平行;
所述第二环形贴片的对角轴线与所述第三环形贴片的对角轴线成角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二环形贴片的对角轴线与所述第三环形贴片的对角轴线成45度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微结构层的微结构单元为中心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材料用于结构表面的吸波,依次层叠设置有介质板、第一微结构层和第二微结构层,其中第一微结构层和第二微结构层中至少一个为氧化铟锡层,可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微结构的超材料,降低角度变化对超材料的吸波性能的影响,提升实际的吸波性能,且相比于金属导电材质的微结构层,增强了柔软性,提升了超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提升了实际的吸波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16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关门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因工程疫苗生产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