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防止积雪结冰的沥青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5312.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41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宋执寿;秦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力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元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9 | 代理人: | 司志红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防止 积雪 结冰 沥青路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效防止积雪结冰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分布的土基层、基底层和透水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基层和基底层之间设有垫层,所述基底层和透水面层之间由下至上分布有下层透水隔层、中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和上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通过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作为透水面层,提高路面的热稳定性,避免开裂,并避免路面结冰,配合上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和中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进行逐级透水,采用下层透水隔层,由吸收层连接上层透水层和下层透水层,进行缓释渗透,进而由透水混凝土材质的上层透水层和下层透水层进行分层透水,能够提高路面的抗结冰性能,提高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效防止积雪结冰的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交通事业的逐步发展,道路铺设及维护问题也引起广大维护人员的关注。道路铺设主要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而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
在寒冷雨雪天气中,路面容易出现积雪结冰现象,由于积雪在气温影响下或挤压、摩擦下产生表面融化,这个薄薄的水层犹如润滑剂,将使路面变得极其湿滑,相对较为严重的降低车轮操控的稳定性,影响行车安全。并且路面结冰后,给车辆和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会给交通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有效防止积雪结冰的沥青路面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积雪结冰的沥青路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路面积雪结冰影响行车安全,给车辆和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防止积雪结冰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分布的土基层、基底层和透水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基层和基底层之间设有垫层,所述基底层和透水面层之间由下至上分布有下层透水隔层、中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和上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所述下层透水隔层包括混凝土预制的加强层和位于加强层下方的下层透水层以及浇筑在加强层上方的上层透水层,所述下层透水层和上层透水层均为粗粒式透水混凝土,所述中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为中粒透水沥青混凝土,所述上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为细粒透水沥青混凝土,所述透水面层为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土基层在原有地面掺杂碎石碾压铺设。
优选的,所述垫层为含灰量13%的白灰土。
优选的,所述基底层为5%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摊铺,所述基底层的顶面二次抹灰处理。
优选的,所述基底层和下层透水隔层之间设有防水联结层。
优选的,所述下层透水隔层还包括若干个呈矩形分布在加强层内的格栅孔和设置在格栅孔内的吸收层,所述吸收层连接上层透水层和下层透水层,所述吸收层为细粒式透水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掺杂碎石的土基层和作抹灰处理的基底层作为路基的基础结构,提高路基的结构性能,并通过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作为透水面层,提高路面的热稳定性,避免开裂,并避免路面结冰,配合上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和中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进行逐级透水,采用下层透水隔层,通过混凝土预制的加强层加强路基的承载性能,同时由吸收层连接上层透水层和下层透水层,进行缓释渗透,进而由透水混凝土材质的上层透水层和下层透水层进行分层透水,均匀性更高,透水效果更加优异,能够提高路面的抗结冰性能,提高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并能够有效地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力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力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5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