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膜、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4741.8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88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20 | 分类号: | B32B15/20;B32B15/04;B32B3/08;B32B3/24;B32B27/06;B32B27/28;B32B27/36;B32B7/12;B32B33/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显示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散热膜、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属于显示器领域。包括弹性缓冲层、散热层和隔离层。弹性缓冲层具有第一指纹孔,散热层具有第二指纹孔,第一指纹孔在第一侧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指纹孔在第一侧面的正投影内部。隔离层位于弹性缓冲层的第一侧面,隔离层具有第三指纹孔,第一指纹孔在第一侧面的正投影与第三指纹孔在第一侧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面无粘性。隔离层位于指纹模组和弹性缓冲层之间,且隔离层朝向指纹模组的一面无粘性,在按压显示面板的屏幕时,即使显示面板变形带动弹性缓冲层和隔离层变形使隔离层与指纹模组接触,隔离层也不会与指纹模组粘黏,当隔离层恢复形变后,电子设备不会发生声响。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膜、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屏幕指纹解锁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应用。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上具有散热膜,散热膜中具有安装指纹模组的指纹孔。散热膜包括依次层叠在显示面板上的弹性缓冲层和散热层,弹性缓冲层中的指纹孔和散热层中的指纹孔相互连通。弹性缓冲层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在按压显示面板时指纹模组对显示面板的挤压,散热层对显示面板进行散热,减小温度对显示面板的影响。
相关技术中,弹性缓冲层中的指纹孔的尺寸小于散热层中的指纹孔的尺寸,使得弹性缓冲层和散热层之间形成凹槽。指纹模组安装在弹性缓冲层和散热层之间的凹槽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方向上,指纹模组与弹性缓冲层之间具有预留的安装间隙,避免指纹模组突出于散热层的表面,在显示面板的表面形成模印。
由于弹性缓冲层中的指纹孔的尺寸小于散热层中的指纹孔的尺寸,使得弹性缓冲层朝向指纹模组的一面有一部分没有被散热层覆盖,且由于弹性缓冲层具有粘性,在按压显示面板外表面时,显示面板形变,同时显示面板挤压弹性缓冲层,使弹性缓冲层产生形变。指纹孔处外露的弹性缓冲层与指纹模组发生粘黏,停止按压后,弹性缓冲层的形变恢复,指纹孔处外露的弹性缓冲层与指纹模组之间不再粘黏,电子设备发出声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膜、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减小按压时电子设备发出的声响。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散热膜,所述散热膜包括:
弹性缓冲层,具有第一指纹孔;
散热层,位于所述弹性缓冲层的第一侧面,所述散热层中具有第二指纹孔,所述第一指纹孔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指纹孔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投影内部;
隔离层,位于所述弹性缓冲层的第一侧面,所述隔离层具有第三指纹孔,所述第一指纹孔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指纹孔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面无粘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层包括:
第一黏合层,位于所述弹性缓冲层的第一侧面;
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黏合层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层还包括:
第一保护膜,位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层为热塑性聚酯层或聚酰亚胺层。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纹孔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指纹孔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第二指纹孔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层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指纹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隙在0.2毫米至0.3毫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47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