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水工环地质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85034.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0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津津;刘建民;王振强;孙力刚;赵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黄芳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水工 地质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水工环地质取样装置,属于地质取样装置技术领域,一种多功能水工环地质取样装置,包括长圆柱形的取样筒,取样筒由两个半圆形柱形的第一半筒壁和第二半筒壁对接而成,且第一半筒壁和第二半筒壁的对接面为锯齿面,取样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可以实现工作人员进行土壤取样时只需将取样筒进行简单的组装,即可取土;取土完毕后,只需将套环拆卸,然后从对接面将取样筒的半筒壁分离,即可将土壤从取样筒中倒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便于随身携带,取样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取样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水工环地质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水工环即水文地质,地质学分支学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公开号CN211401751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取样装置,包括长圆柱形的取样筒以及长杆,取样筒的下端为开口,上端为封闭结构;长杆固连于取样筒的顶端;取样筒的侧壁由两个半圆形柱形的半筒壁对接而成,且这两个半筒壁的对接面为锯齿面;取样筒的上端为直径缩小的缩径部,缩径部上套设有套环,套环的内径与缩径部的直径相等,外径与取样筒下端的直径相等,本实用新型的地质取样装置,由于两个半筒壁的对接面为锯齿面,因而这两个半筒壁在取样作业时受力均衡,能够在套环的约束下保持稳定,不会相互分开,在使用时,从对接面将取样筒的半筒壁分离,即可将土壤从取样筒中倒出,但是使用该种地质取样装置在进行取土过程中,套环极易被缩径部周边的土壤挤压出缩径部,从而导致取样筒在从土壤中取出时,两个半圆形柱形对接而成的取样筒会直接分离,使得取样的土壤掉落,难以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水工环地质取样装置,它可以实现工作人员进行土壤取样时只需将取样筒进行简单的组装,即可取土;取土完毕后,只需将套环拆卸,然后从对接面将取样筒的半筒壁分离,即可将土壤从取样筒中倒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便于随身携带,取样工作效率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水工环地质取样装置,包括长圆柱形的取样筒,所述取样筒由两个半圆形柱形的第一半筒壁和第二半筒壁对接而成,且第一半筒壁和第二半筒壁的对接面为锯齿面,所述取样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半筒壁和第二半筒壁靠近底板的一端设有直径小于第一半筒壁和第二半筒壁的第一缩径部以及直径小于第一缩径部的第二缩径部,所述第二缩径部内套接有套环,可以实现工作人员进行土壤取样时只需将取样筒进行简单的组装,即可取土;取土完毕后,只需将套环拆卸,然后从对接面将取样筒的半筒壁分离,即可将土壤从取样筒中倒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便于随身携带,取样工作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套环由两个半圆环状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对接而成,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凿有插槽,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块,且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上的插槽和插块为反向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在使用取样筒进行取土时,通过将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在第二缩径部的外侧对接之后,对第一半筒壁和第二半筒壁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在取土过程中第一半筒壁和第二半筒壁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套环的内径与第二缩径部的外径相匹配,且套环的外径小于底板的外径,通过套环的内径与第二缩径部的外径相互配合使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在取土过程始终位于第二缩径部内,能有效地防止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在收到外力的情况下分离,从而引起第一半筒壁和第二半筒壁分离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未经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85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吹吸式纱线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晶面板蚀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