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气系统中电动阀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73163.X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5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韩烈祥;李伟成;李枝林;姚建林;张继川;万夫磊;彭陶均;黄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气 系统 电动 故障 自动 诊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用于电气系统中电动阀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设置在电动阀控制系统中,电动阀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和电动阀,PLC控制器输出端与中间继电器触点连接,中间继电器另一触点与交流接触器连接,交流接触器与电动阀端子连接;故障自动诊断系统包括故障识别模块和操作界面,故障识别模块与操作界面连接,故障识别模块包括电动阀实时开度检测模块、电动阀通电检测模块、PLC控制器开指令检测模块及PLC控制器关指令检测模块。快速给出精确故障点,实现故障原因的快速排查,提高检修效率,提高电控系统中电动阀的可检修性,实现电控系统中电动阀故障自动诊断的可行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故障诊断系统,尤其涉及用于电气系统中电动阀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属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开采工作已较好地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这就使得各钻井设备及工具在生产应用中得到更广泛、更好的利用。其中,为了确保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电气系统的自动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包含控制回路、执行回路和反馈回路,涉及强电和弱电的交互,为提高控制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各回路间需采用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等器件来进行隔离保护。因此,待电气系统中设备执行异常时,存在的障碍可能性较多,需人工逐一进行排查,并确认真实故障点。随着电气系统朝着智能化、无人化、规模化等方向发展,完全依靠人工巡检故障点的缺陷也日益突出,涉及问题包括:电气系统规模越大,巡检时间也会越长,导致检修效率低;出现即使不影响电气系统运行的问题,也需要停机等待人工确认,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
其中,电气系统中的电动阀主要实现管汇的切断与打开功能,从功能角度讲引入开、关两种控制信号,反馈开到位、关到位两种信号,即可满足系统使用需求(如图1-2)。其可实现电动阀的预定功能,但设备可检修性低,不利于快速排查故障点;此外,电动阀涉及的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经过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阀门端子、PLC输入输出端子等部分传递,一旦信号出现异常,无法确认真正的故障点在哪一个环节,不利于操作人员快速排除。
因此,为适应电气系统发展的新要求,急需用于电气系统中电动阀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才能有效保证电气系统智能运行的效率。
于2018年03月27日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207148659U,名称为“一种泵坑防渗漏自动控制系统”的专利文献,其中,具体公开:包括PLC控制器、泵坑液位检测开关、泵坑排污电机、滤布转盘过滤机设备电机、水泵电机、电动阀、中间继电器、手动开关和接触器;所述泵坑液位检测开关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数字量输入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开关量输出端与接触器的线圈连接,接触器的主触点串接在泵坑排污电机及滤布转盘过滤机设备电机的供电回路中;所述PLC控制器的开关量输出端与中间继电器的线圈连接,中间继电器的触点串接在电动阀的供电回路中。该控制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以及控制效率高。在该专利文献中,主要用于泵坑的防渗漏自动控制,而未提及故障自动诊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了用于电气系统中电动阀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本技术方案在电气系统回路中,优化反馈点的组合配置,结合自动识别检测模块,快速给出精确故障点,实现故障原因的快速排查,从而提高检修效率,提高电控系统中电动阀的可检修性,实现电控系统中电动阀故障自动诊断的可行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用于电气系统中电动阀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设置在电动阀控制系统中,所述电动阀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和电动阀,PLC控制器输出端与中间继电器触点连接,中间继电器另一触点与交流接触器连接,交流接触器与电动阀端子连接,PLC控制器、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和电动阀之间形成用于电动阀的实时控制和反馈监测的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3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储物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