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0855.0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7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曾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金梅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16F15/08;G10K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由四个轿壁组成,所述左轿壁和右轿壁伸出连接板,所述轿厢上方连接有轿顶板,所述轿顶板上方设有减震橡胶垫,所述连接轴连接左轿壁和右轿壁,所述轿顶板下方设有内连接板,所述内连接板内设有吸音棉,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轿厢和轿顶板,所述左轿壁和右轿壁内各设有复位弹簧,连接轴连接两连接板和轿顶板,圆锥销固定连接轴在轿顶板上,第二连接轴连接内连接板和左轿壁以及右轿壁,各复位弹簧将第二连接轴连接的两连接杆固定在左轿壁和右轿壁内,完成对轿厢和轿顶板的固定,轿顶板上方的减震橡胶垫和内连接板内的吸音棉用来防震和吸收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十五度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现有的电梯轿顶固定机构存在着固定时间慢,影响人们对电梯的正常使用,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电梯轿顶固定装置还存在防震功能不完善,安装在电梯轿顶上方的电梯空调长期产生振动,会导致电梯轿厢同步振动甚至固定装置出现挠度变化,同时电梯空调工作时会产生噪音,造成电梯轿厢内部噪音过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在使用时,轿厢伸出的连接板和轿顶板的连接槽连接,连接轴穿过轿厢伸出的连接板完成对轿厢和轿顶板的初连接,再用销轴将连接轴固定在轿顶板上完成对轿厢和轿顶板加固连接,第二连接轴穿过轿厢和轿顶板下方的内连接板,第二连接轴上的两个连接杆分别固定在轿厢的轿壁内部,完成对轿厢和轿顶板的二次固定,轿顶板上方的减震橡胶垫和内连接板内的吸音棉用来防震和吸收噪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 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由四个轿壁组成,左轿壁和右轿壁各伸出有连接板,所述轿厢上方连接有轿顶板,所述轿顶板内设有连接槽,所述左轿壁和右轿壁上的连接板穿过轿顶板内的连接槽,所述轿顶板上方设有减震橡胶垫,所述连接板内在减震橡胶垫上方设有连接孔,连接轴经过两连接孔连接左轿壁和右轿壁,所述连接轴上设有销轴孔,所述销轴孔穿过减震橡胶垫直到轿顶板内,圆锥销穿过销轴孔固定连接轿厢和轿顶板,所述轿顶板固定连接有内连接板在轿厢内,所述内连接板内设有重合的圆形孔和矩形孔,所述圆形孔上方内连接板内设有吸音棉,所述圆形孔向左连接至左轿壁内一矩形腔,所述圆形孔向右连接至右轿壁、第二矩形腔直至到达右轿壁外侧的凹槽内,第二连接轴通过圆形孔连接轿厢和轿顶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腔和圆形孔连接一侧内壁上设有十字交叉的两矩形槽,所述两矩形槽上方压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固定在矩形腔另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矩形腔左内壁圆形孔上下两侧各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各连接一第二固定块至第二矩形腔右内壁,所述第二矩形腔右内壁和圆形孔相交有十字交叉的两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和圆形孔一直连接到右轿壁的外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孔内壁设有防松垫圈,所述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右轿壁外部设有防压垫圈,所述限位杆移动至防压垫圈上,所述圆锥销为1:50锥度,所述圆锥销在连接轴上有四个,所述连接轴有四个。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有三个连接杆,所述三个连接杆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有防松垫圈,所述两个连接杆分别在矩形腔和第二矩形腔内壁的矩形槽内,所述三个连接杆和右轿壁外壁齐平,所述第二连接轴有四个。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连接的第二固定块和第二矩形腔上内壁设有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连接的第二固定块和第二矩形腔下内壁设有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和矩形腔也是通过轨道滑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块形状为正方形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形状为L型块,所述两第二固定块围绕圆形孔互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金梅,未经曾金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0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儿童急救呼吸器
- 下一篇:一种营养学用食物加工研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