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导连续油管自动进入收管滚筒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47558.2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2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泰;林旭;任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森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1/00 | 分类号: | B65H51/00 |
代理公司: | 烟台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8 | 代理人: | 曾莉 |
地址: | 264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导 连续 油管 自动 进入 滚筒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导连续油管自动进入收管滚筒的设备,包括轨道、第一支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升降机、第二支架、滑轨、滑块和底座,底座上设有滑轨,滑轨上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升降机连接,升降机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第一支架一端连接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另一端连接轨道,第一驱动装置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轨道连接。有益效果:能够自动引导连续油管进入收管滚筒,无需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因人为失误导致的生产停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连续油管具有巨大的反弹力,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安全性,降低操作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油管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导连续油管自动进入收管滚筒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连续油管制管过程中均采用人工引导的方式使连续油管制管首端进入收管滚筒,即在连续油管制管首端通过排管器后,需要操作人员持着叉形工装,将连续油管首端叉起,人工引导着连续油管进入到收管滚筒内再收起叉形工装,劳动强度大。同时因为连续油管都是在线生产,一旦操作人员操作有误的话,就有可能造成停机,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连续油管具有巨大的反弹力,人工操作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引导连续油管自动进入收管滚筒的设备,能够自动引导连续油管进入收管滚筒,无需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同时避免因人为失误导致的生产停机,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一种引导连续油管自动进入收管滚筒的设备,包括轨道、第一支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升降机、第二支架、滑轨、滑块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升降机连接,所述升降机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一端连接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另一端连接轨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轨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缸或气缸或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缸或气缸或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缸或气缸或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采用铰链机构或斜撑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为槽体,槽体底部一端设有内倒角,保证连续油管在轨道内实现三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通过铰接轴与第二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两端分别通过铰接轴连接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两端分别通过铰接轴与第一支架和轨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自动引导连续油管进入收管滚筒,无需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因人为失误造成连续油管无法进入收管滚筒而导致的生产停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连续油管具有巨大的反弹力,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安全性,降低操作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引导连续油管自动进入收管滚筒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轨道截面图。
附图中标号为:1.轨道,2.第一支架,3.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第三驱动装置,6.升降机,7.第二支架,8.滑轨,9.滑块,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森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杰森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47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大气污染物的盐雾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拣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