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捻机用的捻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22182.X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1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潘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春阳 |
主分类号: | D01H7/00 | 分类号: | D01H7/00;D01H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江舟 |
地址: | 215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捻机用 捻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捻机用的捻线器,包括过丝碟盘,过丝碟盘上开设有第一瓷眼,过丝碟盘的顶部中央固定有主架,过丝碟盘与主架之间分别开设有第二瓷眼和第三瓷眼,主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轮组,主架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导轮组,上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过丝管,中心过丝管的底端开设有第六瓷眼,中心过丝管的顶端开设有第七瓷眼。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直捻机用的捻线器,内丝和外丝均通过罗拉张力平衡机构来实现张力平衡,从而实现内丝和外丝的张力均匀一致,达到均匀捻线的目的。并且内丝和外丝通过的丝道在主架的对称两侧,最后在第六瓷眼处捻合,减少了内丝和外丝之间的相互摩擦,降低了丝在加捻过程中的强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捻机用的捻线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用于捻线的均匀捻线器,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102534889B,其结构为:底座和活动设置在底座上的中心轴过丝管,中心轴过丝管上设置有过线盘,过丝碟盘上位于中心轴过丝管的一侧设置有支座,支座上设置有一对过线轮,这对过线轮位于中心轴过丝管的两侧,其轴线分别位于一对相互平行的垂直面中,相互之间有一个夹角;所述过线盘上位于支座的一侧开有过线孔。这种捻线器为非对称异形结构,装配好后要进行严密的动平衡校验,并且该器件要进行5000~10000转/分的高速旋转,这种整体异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失去动平衡,导致均匀捻线效果不佳,或重新进行动平衡校对,增加设备维护成本。由于采用一对过线轮,其均匀捻线原理要在其上缠绕几圈,其中外丝侧过线轮受力比较大,使用中这一过线轮寿面平均不到半年就要更换,严重影响均匀捻线效果,并且维修负担重,使用成本高,并且缠绕方式会导致内外丝实际上不可避免产生摩擦,导致丝受到较大的张力,丝的强度降低。由于以上原因,故而提出一种直捻机用的捻线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直捻机用的捻线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捻机用的捻线器,包括过丝碟盘,所述过丝碟盘呈碗状结构,所述过丝碟盘上开设有第一瓷眼,所述过丝碟盘的顶部中央固定有主架,所述过丝碟盘与主架之间分别开设有第二瓷眼和第三瓷眼,且第二瓷眼与第三瓷眼对应安装,所述主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轮组,所述主架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导轮组,且第一导轮组与第二导轮组对称分布于主架中轴线的两侧,所述主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过丝板和第二过丝板,且第一过丝板与第二过丝板对称分布于主架中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过丝板的顶部开设有第四瓷眼,所述第二过丝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五瓷眼,所述主架的内侧设置有加油孔,所述主架的顶部固定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过丝管,且中心过丝管呈中空结构,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与中心过丝管之间安装有第一滚动轴承,所述中心过丝管的外部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与上壳体的内壁之间安装有支架,所述中心过丝管的底端开设有第六瓷眼,所述中心过丝管的顶端开设有第七瓷眼,且第六瓷眼与第七瓷眼对应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轮组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第三导轮,且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第三导轮呈等腰三角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导轮组包括第四导轮、第五导轮和第六导轮,且第四导轮、第五导轮和第六导轮呈等腰三角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导轮组和第二导轮组之间安装有芯轴,所述芯轴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紧固螺钉,所述芯轴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紧固螺钉,且第一紧固螺钉与第二紧固螺钉分布于主架中轴线的两侧,所述芯轴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垫圈,所述芯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二滚动轴承和第三滚动轴承,且第一导轮组与芯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轴动连接,所述第二导轮组与芯轴通过第三滚动轴承轴动连接,且第一导轮组、第二导轮组、第一紧固螺钉、第二紧固螺钉、芯轴、垫圈、第二滚动轴承、第三滚动轴承和加油孔构成罗拉张力平衡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滚动轴承与上壳体之间设置有减震O型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瓷眼和第三瓷眼与第一瓷眼的夹角均为125度到13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春阳,未经潘春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21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氧化钛催化剂制备用粉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线路防外破警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