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屏蔽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63678.4 | 申请日: | 2020-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7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裕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裕仕 |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钟文翰 |
| 地址: | 515400 广东省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电缆 | ||
屏蔽电缆,具有:第一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芯线的第一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一内衬层外表的第一屏蔽层、于第一屏蔽层外与第一芯线并行的第二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屏蔽层和第二芯线的第二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二内衬层外表的第二屏蔽层、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二屏蔽层的外护套;其中,第二芯线绞合于第一屏蔽层并与之构成电接触,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采用金属编织网,第一内衬层、第二内衬层采用具有减震效果的软性绝缘材料,外护套采用绝缘的橡胶或塑料材料。第二芯线绞合于第一屏蔽层,抑制了特性阻抗变化,改善了信号损失和波形失真的问题,还能减少了传送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屏蔽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系统中导致电磁兼容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发现:当将设备上的外拖电缆取下来之后,设备可以顺利通过试验,或则在现场遇到电磁干扰时,只要将电缆拔下,故障现象随即消除。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电缆中的导线之间存在较大的分部电容和互电感,导致导线之间发生信号串扰,造成信号损失和波形失真,并且增加了传送损耗。
目前,业界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对电缆进行屏蔽。现有技术中存在诸多采用屏蔽技术的电缆结构,同时业界仍对屏蔽电缆的技术革新进行持续研发,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屏蔽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满足上述现有技术的需求,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屏蔽技术的屏蔽电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屏蔽电缆,具有:
第一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芯线的第一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一内衬层外表的第一屏蔽层、于第一屏蔽层外与第一芯线并行的第二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屏蔽层和第二芯线的第二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二内衬层外表的第二屏蔽层、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二屏蔽层的外护套;
其中,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采用金属编织网,第二芯线绞合于第一屏蔽层并与之构成电接触;第一内衬层、第二内衬层采用具有减震效果的软性绝缘材料,外护套采用绝缘的橡胶或塑料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芯线绞合于第一屏蔽层与之构成电接触,抑制了特性阻抗变化,改善了传统电缆因受电感和电容干扰导致信号损失和波形失真的问题,还能减少了传送损耗。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3所示,屏蔽电缆,具有:
第一芯线1、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芯线1的第一内衬层2、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一内衬层2外表的第一屏蔽层3、于第一屏蔽层3外与第一芯线1并行的第二芯线4、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屏蔽层3和第二芯线 4的第二内衬层5、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二内衬层5外表的第二屏蔽层 6、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二屏蔽层6的外护套7;
其中,第一屏蔽层3、第二屏蔽层6采用金属编织网,第二芯线4绞合于第一屏蔽层3并与之构成电接触;第一内衬层2、第二内衬层5采用具有减震效果的软性绝缘材料,外护套7采用绝缘的橡胶或塑料材料。
上述的屏蔽电缆可以用于交流传输电缆、两芯信号传输电缆、微波同轴电缆,鉴于其中的第二芯线4绞合于第一屏蔽层3与之构成电接触,抑制了特性阻抗变化,改善了传统电缆因受电感和电容干扰导致信号损失和波形失真的问题,还能减少了传送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裕仕,未经张裕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36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垃圾快速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用式乳腺X线钼靶摄影的局部压迫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