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咖啡机管路和咖啡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43370.3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02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霖;周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德豪锐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咖啡机 管路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咖啡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咖啡机管路和咖啡机。其中,咖啡机管路,包括供水装置、电控阀、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加热装置,所述供水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控阀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电控阀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导管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加热装置位于下方,且所述第一导管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导管的出水口均高于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电控阀控制水量,实现加热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咖啡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咖啡机管路和咖啡机。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普通咖啡机里,水路系统是普通的连通器结构,当水箱内加水时,加热部分以及加热部分两边的水路同水箱的储水高度相同,但是加热部分的加热效果位于底部,所以加热部分的两边水路上端的水都无法直接加热。加热部分开始工作后,水受热膨胀,而在储水箱一侧受到阻挡,无法逆流进水箱,所以水往连通器没有水箱的另一侧流出,但是由于上部的水没有加热,因此刚流出的水温度往往较低,所以容易影响咖啡冲泡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咖啡机管路和咖啡机,实现加热均匀。
其技术方案如下:
咖啡机管路,包括供水装置、电控阀、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加热装置,所述供水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控阀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电控阀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导管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加热装置位于下方,且所述第一导管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导管的出水口均高于所述加热装置。
当需要加热时,通过电控阀的开启,将供水装置内的水顺着第一导管流经电控阀,进入到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水开始加热。此时的水量得到控制,所以水在第二导管的高度与电控阀放水的多少直接关联,因此加热装置加热时,水基本位于加热装置内,所以加热的温度较高,不会因为部分水流进入到第二导管内而导致的水温不够,影响到咖啡的冲泡温度,影响咖啡的口感。此处加热装置处于底部位置,水经过加热装置后会停留在该位置,所以方便对水加热,通过受热膨胀以及电控阀的开启供水进来,将加热的水从第二导管排出。
所述电控阀包括电磁阀。当采用电磁阀时,控制水流量可以通过控制开口与关闭的时间实现。
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管内或第一导管与加热装置之间。单向阀控制水流只能往加热装置内流动,所以加热装置在加热水时,水受热膨胀也不能往第一导管流动,只能往第二导管内流动。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出水口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水直接流经加热管完成加热作用。
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电控阀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气连接。控制电路板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然后根据该温度信号控制电路板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控阀的开启与关闭。
还包括花洒件,所述花洒件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出水口连通。花洒件是用于喷淋热水,使得水流分散洒出,利于溶解咖啡粉。
供水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导管的进水口的高度要高。储水箱用于存储水,无需接通其他供水设备,方便不同场景的使用。在咖啡机管路没有水泵时,所以为了水能顺利进入到第一导管位置,通过将储水箱设得比第一导管的进水口高,利用重力水进入第一导管内。
所述花洒件的高度比所述储水箱的高度高。该设置可以在电控阀和单向阀均发生损坏时,还能确保储水箱内的水不会自动流出。
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为橡胶管或硅胶管。采用橡胶管或者硅胶管为软质管,所以连接时较为方便,而且安装时对位置的要求不高。
咖啡机,包括主体机、冲调杯、咖啡杯,所述主体机上安装所述冲调杯和咖啡杯,所述主体机内部还安装所述咖啡机管路。采用该咖啡机,出来的水温控制好,所以冲泡的咖啡口感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德豪锐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德豪锐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433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