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治理用漂浮物搅碎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07955.X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6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田俊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俊志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01D36/02;B65G19/18;B65G19/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治理 漂浮 物搅碎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治理用漂浮物搅碎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杆,所述主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液压杆将刮板的底边调节至水面高度,启动电机,传送带带动刮板移动,刮板将水表面的漂浮物刮入收集箱的内部,从而达到了便于收集水面垃圾的目的,当部分水和漂浮物都被刮板推进收集箱的内部,水可以通过滤板进入蓄水槽,然后被抽水泵通过进水管和排水管排出收集箱,一方面可以控干漂浮物的水分,另一方面可以长时间的运行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废水治理用漂浮物搅碎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河道人为破坏的影响较为严重,现如今,我们经常会在河面上看到许多漂浮物垃圾,十分影响美观,不利于文明社会建设,同时在针对此类情况,往往需要通过人工来对河面上的漂浮物垃圾进行清理,费事费力,而且清理效果不佳。
因此急需一种漂浮物清理装置,用来快速清理河道漂浮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废水治理用漂浮物搅碎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废水治理用漂浮物搅碎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杆,所述主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内部卡接有滤板,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开设有蓄水槽,所述收集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抽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
所述主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内部开设有滤孔,所述刮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底座分别位于传送带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T形杆,所述连接杆两个为一组,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主杆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收集箱的顶端相平行,所述连接杆四个为一组,四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收集箱顶部的四角处。
优选的,所述滤板位于收集箱靠近底部的一侧,所述收集箱靠近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滤板搭接于限位块的顶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位于蓄水槽的内部,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抽水泵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为匚形管,所述进水管的材质为硬管。
优选的,所述刮板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刮板线性阵列于传送带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位于刮板一侧的左右两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废水治理用漂浮物搅碎收集装置,通过设置传送带,转轴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传送带,传送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刮板的内部开设有滤孔,通过液压杆将刮板的底边调节至水面高度,然后启动电机,传送带带动刮板移动,刮板将水表面的漂浮物刮入收集箱的内部,从而达到了便于收集水面垃圾的目的。
2、该废水治理用漂浮物搅碎收集装置,通过设置收集箱,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收集箱的内部卡接有滤板,收集箱的底部开设有蓄水槽,当部分水和漂浮物都被刮板推进收集箱的内部,水可以通过滤板进入蓄水槽,然后被抽水泵通过进水管和排水管排出收集箱,一方面可以控干漂浮物的水分,另一方面可以长时间的运行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俊志,未经田俊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079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