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用排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89016.7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9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强;曹梅;徐佳;吴健;朱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海之源水产育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1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严敏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用排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排泥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的顶端安装有安装管,安装管的顶壁上连接有进水管,安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安装管两端的顶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内侧的底壁上均可转动安装有转轴。本实用新型中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转轴周期性转动就可以带动底板上下移动,底板向上移动时就可以将聚积在养殖池内侧壁上的淤泥刮除,当底板移动至养殖池的顶端并与刮板相互接触后,底板继续转动就可以将聚积在底板上的淤泥刮除,无需人工清理,不仅操作方便,也降低了养殖装置的处理的成本,经济适用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池为开放式的,加上经常反复投料,极易造成养殖池池底的淤泥堆积,若不能及时清理,会造成养殖水体的污染。处理池底淤泥的常用方法是将养殖池中的水体排空,再安排多个工人使用传统工具进行清扫,劳动强度大,清扫时间长,且清扫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产养殖过程中淤泥清理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排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产养殖用排泥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所述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的顶端安装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顶壁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安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安装管两端的顶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内侧的底壁上均可转动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顶端均延伸至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的上侧,两个所述转轴上均连接有驱动装置,两个所述转轴上均螺纹连接有底板,且两个底板分别与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相互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的顶端均设有与底板相互配合的刮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均螺纹连接有导水管,且两个导水管的底端分别与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顶端的内侧壁相互接触。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驱动轴,且驱动轴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上。
优选地,两个所述底板的外侧均设有耐磨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均为柱形养殖池。
优选地,两个所述刮板两侧的外侧壁均倾斜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转轴周期性转动就可以带动底板上下移动,底板向上移动时就可以将聚积在养殖池内侧壁上的淤泥刮除,当底板移动至养殖池的顶端并与刮板相互接触后,底板继续转动就可以将聚积在底板上的淤泥刮除,无需人工清理,不仅操作方便,也降低了养殖装置的处理成本,经济适用性较好;
2、由相互配合的第一养殖池和第二养殖池组成的养殖装置,使用其中一个养殖池对淤泥进行沉淀时就可以对另一个沉淀池进行淤泥清理,从而无需在清理淤泥时中断淤泥过滤过程,加快了养殖水体的处理效率,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排泥装置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排泥装置的底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养殖池、2第二养殖池、3安装管、4进水管、5第一出水端、6第二出水端、7第一控制阀、8第二控制阀、9导水管、10转轴、11伺服电机、12驱动轴、13底板、14耐磨层、15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海之源水产育苗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海之源水产育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89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净化养殖水体的管道混合器
- 下一篇:一种液态硅胶包金属丝的成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