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65023.3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6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林丽丽;高培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建工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2;E02D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吕生森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管桩,包括顶部连接柱和底部连接柱,顶部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弹簧槽,弹簧槽的槽底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孔,弹簧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弹簧,底部连接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顶面开设有与螺孔相适配的螺槽,弹簧槽的内部设有螺栓,螺孔和螺槽均与螺栓相适配,螺栓的底端依次贯穿弹簧和螺孔插接在螺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连接件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弹簧槽,弹簧槽的槽底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孔,弹簧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弹簧,使得该管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节省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城市建筑结构普遍朝高层超高层结构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桩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修筑在不稳定土层与软土层上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项目,管桩通过将建筑物负荷传递至地下稳定岩层,从而支撑建筑物;
目前,现有的管桩大多通过钢筋和混凝土一模成型制成,不具备任何的抗震能力,这就使得一些地震频发地区的管桩极其容易受到地震中产生的应力影响,导致管桩破损甚至断裂,对建筑工程产生影响,因此,发明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管桩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管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管桩,包括顶部连接柱和底部连接柱,所述顶部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槽底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孔,所述弹簧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弹簧;
所述底部连接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面开设有与螺孔相适配的螺槽,所述弹簧槽的内部设有螺栓,所述螺孔和螺槽均与螺栓相适配,所述螺栓的底端依次贯穿弹簧和螺孔插接在螺槽内。
优选的,所述底部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管桩头,所述管桩头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桩尖,所述桩尖的材质为硬度较大的金属材质。
优选的,所述管桩头的底面中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桩尖的顶面中部固定设有与插槽相适配的插件,所述插槽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插件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插件通过螺纹插接在插槽内。
优选的,所述顶部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灌注槽,所述底部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灌注槽,所述第一灌注槽和第二灌注槽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底面远离底部连接柱的边为倒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连接件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弹簧槽,弹簧槽的槽底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孔,弹簧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弹簧,使得该管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部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管桩头,管桩头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桩尖,桩尖的材质为硬度较大的金属材质,使得该管桩能够更好的破开硬度较小的岩石,从而使得该管桩的安装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建工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煤建工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65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唇膏定量分包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空调减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