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的护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8863.0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49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顺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顺珍 |
主分类号: | G02B5/22 | 分类号: | G02B5/22;G02B5/08;G02B5/30;G09F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肖琪 |
地址: | 512050 广东省韶关市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显示屏 护眼 光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的护眼光板,包括第一护眼基壳,所述第一护眼基壳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所述第一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的表面设有限位导向安装卡条,所述第一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的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二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通过设置的防蓝光母粒基膜和反射片,防蓝光母粒基膜采用复合蓝光吸收剂加入普通塑料基材中制成,防蓝光母粒基膜可用于将在400nm‑460nm中的部分蓝光,从而减少显示屏辐射对人眼伤害,所以防蓝光母粒基膜可很好的起到阻隔电脑显示屏蓝光的作用,反射片可用于将电脑显示屏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以减少显示器对使用人员的直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的护眼光板。
背景技术
显示器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电脑显示器通常也被称为电脑监视器或电脑屏幕。液晶显示屏为了增加清晰度,除了靠屏幕背后的光管提高亮度外,还普遍使用了经过特别“擦亮技术”使显示屏表面看起来像装了块玻璃一样,显得很有质感,而且还提高了屏幕的色彩对比度及饱和度。长期使用这种显示屏的消费者,很容易被光线“刺伤”,并产生眼睛疲倦的症状,慢慢地还会引起视力下降和头痛的健康问题。这些“不合适的光”持续照射我们的眼睛,会引起功能失调,尤其是LED灯,电脑屏幕等发出的光,里面含有大量不规则频率的高能短波蓝光,这些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上皮细胞的衰亡会导致光敏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这些“不适当的光”是很大一部分老年失盲-黄斑病的罪魁祸首。
计算机显示屏在进行较长时间的使用时屏幕光线会对我们造成辐射的影响,然而,现有的计算机显示屏大多会产生蓝光,这些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上皮细胞的衰亡会导致光敏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的护眼光板,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机显示屏蓝光辐射较长时间下对人体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的护眼光板,包括第一护眼基壳,所述第一护眼基壳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所述第一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的表面设有限位导向安装卡条,所述第一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的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二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所述第二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的一侧螺纹安装有限位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眼基壳的一侧设有第二护眼基壳,所述第一护眼基壳与第二护眼基壳之间结构尺寸及位置完全对应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护眼基壳的内侧设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有第一TAC层,所述第一TAC层的一侧设有PVA层,所述PVA层的一侧设有第二TAC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眼基壳的内侧设有防蓝光母粒基膜,所述防蓝光母粒基膜的一侧设有反射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通过限位导向安装卡条与第一护眼基壳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斜形凸台,所述斜形凸台的表面均匀安装有LED补光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的防蓝光母粒基膜和反射片,防蓝光母粒基膜采用复合蓝光吸收剂加入普通塑料基材中制成,防蓝光母粒基膜可用于将在400nm-460nm中的部分蓝光,从而减少显示屏辐射对人眼伤害,所以防蓝光母粒基膜可很好的起到阻隔电脑显示屏蓝光的作用,反射片可用于将电脑显示屏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以减少显示器对使用人员的直射影响,通过设置的第一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和第二计算机显示屏适配架能够更好的广泛的适用于不同电脑显示屏上进行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顺珍,未经刘顺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88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散热的线路板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二叉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