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智能截污井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27882.3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2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岭;魏亮亮;段乔;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碧蓝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田晨晨 |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智能 截污井 | ||
1.一种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在井体(1)两侧设有进水口(2)和排水口(3),在井体(1)内设有溢流墙(5)将井体(1)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在溢流墙(5)靠近进水口(2)的一侧设有泵室模块,在溢流墙(5)靠近排水口(3)的一侧的上部设有生态污水处理模块,溢流墙(5)与生态污水处理模块之间留有一段距离;
泵室模块内设有截污格栅(4),截污格栅(4)的进口紧靠进水口(2),在泵室模块内还设有排污泵(7),排污泵(7)连接有压力管(8),压力管(8)接入生态污水处理模块;
生态污水处理模块通过支撑柱(13)支撑在井体(1)内,生态污水处理模块形状为长方体,包括容器(14)、若干排列的载体单元(15)、排水管(16)和潜污泵(17);
排水管(16)设在容器(14)的底部,排水管(16)与潜污泵(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4)底部为浅“V”型结构,即从容器(14)底部边缘向中心具有一定的坡度,所述浅“V”型结构的最低处设置的储泥池(21);潜污泵(17)处于所述储泥池(21)上方附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4)为混凝土、砖混、不锈钢、玻璃钢或高强度塑料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单元(15)包括外壳(20)、内部的过滤层(18)和植被层(19);外壳(20)的四壁及底部支撑结构为网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若干载体单元(15)的外壳(20)通过卡槽和卡扣的方式进行拼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室模块的侧面还设有排污口(6)、第二排污泵(9)和第二压力管(10),第二压力管(10)接入下排污口(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井还包括监测设备和控制终端(22),监测设备包括雨量计(23)、设置在溢流墙(5)左右两侧和设置在容器(14)内的液位计、设置在溢流墙(5)左侧和容器(14)底部的水质监测仪;控制终端(22)设置在路面上的装置内,雨量计(23)设置控制终端(22)上部的竖直杆上;排污泵(7)、第二排污泵(9)、潜污泵(17)、液位计、水质监测仪和雨量计(23)分别与控制终端(2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室模块的上部设有井盖(24),井盖(24)为道路双开井盖,在井盖(24)下方设有摄像头(25),摄像头(25)与控制终端(22)连接,在井体(1)内还设置有检修楼梯(2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智能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态污水处理模块上设有篦板(12),植被层(19)穿过篦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碧蓝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未经扬州碧蓝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78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塔百叶窗安装自动防风结构
- 下一篇:一体化智能截污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