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舰艇仿真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86310.5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75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孙盛智;郑卫娟;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H23/02 | 分类号: | A63H23/02;A63H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马小辉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舰艇 仿真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舰艇仿真模型,包括舰体、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所述舰体由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组成,且第一配件的底部外壁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外壁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二配件的顶部外壁开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连接板,且伸缩杆的圆周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在凸块插入通槽内部的过程中会挤压伸缩杆,当伸缩杆受到挤压时会使连接板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下移,从而能够使第二连接杆带动卡块进行内收,直至内收的卡块卡入凸块的圆周外壁开设的卡槽内,从而能够更进一步的保证整个仿真模型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加孩童们组织过程中的拼接乐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舰艇模型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舰艇仿真模型。
背景技术
舰艇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以舰艇外形(船体、武器系统等外部肉眼可见部件)为形象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模型,一般用于教学、展览、实验及孩童玩具等。
传统的舰艇模型在人们购买后,往往需要孩童进行拼装才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舰艇模型。传统的舰艇模型在人们进行拼装时,往往都是通过连接件之间的规格相适配进行卡接组装,同时并未设置其他固定结构,这种组装方式不仅会导致组装后的舰艇模型结构稳定性较差,还会降低孩童们的拼接乐趣,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亟需一种舰艇仿真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舰艇仿真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舰艇仿真模型,包括舰体、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所述舰体由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组成,且第一配件的底部外壁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外壁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二配件的顶部外壁开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连接板,且伸缩杆的圆周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外壁开有通槽,且通槽的规格与凸块的规格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铰链,铰链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在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卡块,且凸块的圆周外壁开有卡槽,卡块的规格与卡槽的规格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圆周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凸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磁铁块,且磁铁块与固定槽的底部相互吸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第一配件、第二配件、连接柱、凸块、连接板通槽,人们手持第一配件并将其一端对准固定槽,将凸块插入通槽内,凸块的规格与通槽的规格相适配,从而能够将其进行相互卡接,保证了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通过设置的连接板、伸缩杆、第一弹簧、第一连接杆、卡块、卡槽、铰链和第二连接杆,在凸块插入通槽内部的过程中会挤压伸缩杆,当伸缩杆受到挤压时会使连接板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下移,从而能够使第二连接杆带动卡块进行内收,直至内收的卡块卡入凸块的圆周外壁开设的卡槽内,从而能够更进一步的保证整个仿真模型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加孩童们组织过程中的拼接乐趣。
3.通过设置的凸块和磁铁块,在人们对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凸块底部的磁铁块可以有效的吸附在固定槽的底部内壁上,满足了人们的拼接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舰艇仿真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舰艇仿真模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86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园林管理用松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震避灾学习用地震体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