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减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66805.1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5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庞怡可;刘军;王昆;李爱霞;刘博;赵晓燕;崔文波;蔺枫;银俊宏;李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怡可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锐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5 | 代理人: | 安丽艳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濮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悬索桥 吊索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减振机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减振机构,包括承重梁,所述承重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两组减震槽,两组所述减震槽内均设置有一组弹簧板,两组所述弹簧板上表面的中部分别与两组连接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该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减振机构,通过承重梁、弹簧板、连接柱、阻尼器二和吊索的配合,使得桥体主梁受到的纵向振动及冲击力可以被弹簧板吸收并缓慢释放,从而实现了对纵向振动及冲击力的缓冲,通过承重梁、缓冲座一、缓冲座二、缓冲碟和阻尼器一等机构的配合,使得桥体主梁受到的水平向振动被缓冲并抵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吊索桥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减振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减振机构。
背景技术
大跨度悬索桥在强风作用下可能发生涡激振动等大幅振动,大幅振动易导致桥梁的疲劳破坏,也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现有大跨度桥梁减振主要采用调谐减振,调谐减振的原理是在主梁上通过弹簧和阻尼器(包括各种流体阻尼器、摩擦阻尼器、橡胶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电涡流阻尼器等耗能元件)减连接一质量块,通过合理设计质量块的质量,弹簧刚度和阻尼器参数,使形成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当桥梁发生大幅振动时,利用共振原理,即TMD的频率与桥梁频率一致,使TMD发生大幅振动,利用TMD的惯性力平衡外加激励,从而抑制结构的振动。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9619825U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减振阻尼索。该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它包括沿悬索桥跨中断面对称安装、连接于悬索桥主塔上部与主梁间的阻尼索装置;所述阻尼索装置包括主索和副索,副索垂度较大,安装在主索的正上方,其上端与主塔上部相连,其下端通过副索复位弹簧与主梁相连;主索上端与主塔上部相连,主索下端绕过固定于主梁上的定滑轮后、向下依次通过固定于主梁上的复位弹簧装置和阻尼器与主梁相连;主索与副索间通过多根吊杆连接,使得主索从主塔上部锚固端至定滑轮段成近似直线形。该实用新型利用主梁风致振动时与桥塔的振动位移,驱动耗能阻尼器消耗主梁振动能量,从而抑制主梁振动。但是该装置难以对桥体的振动进行缓冲及削减,不便于对多角度的振动进行缓冲。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减振机构,解决了现有装置难以对桥体的振动进行缓冲及削减,不便于对多角度的振动进行缓冲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减振机构,包括承重梁,所述承重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两组减震槽,两组所述减震槽内均设置有一组弹簧板,两组所述弹簧板上表面的中部分别与两组连接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分别与两组吊索下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连接柱之间设置有两组缓冲座一,两组所述缓冲座一的下表面均与承重梁上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缓冲座一上方分别设置有两组缓冲碟,两组所述缓冲碟的下表面分别与两组缓冲座一上表面相接触,两组所述缓冲碟的上表面分别与两组缓冲座二下表面相接触,两组所述缓冲座二的上表面均与桥体主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缓冲碟之间设置有一组阻尼器二,所述阻尼器二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组阻尼座二的内壁转动连接,两组所述阻尼座二的外侧面分别与承重梁的上表面和桥体主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桥体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阻尼座一,两组所述阻尼座一的内侧面分别与桥体主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阻尼座一的内壁分别与两组阻尼器一的内侧面转动连接,两组所述阻尼器一的外侧面分别与两组吊索连接座的内侧内壁转动连接,两座所述吊索连接座的外侧内壁分别与两组吊索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吊索连接座上方分别设置有两组防震锤,两组所述防震锤均包括防震座,两组所述防震座的内壁分别与两组吊索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防震座下表面的外侧分别与两组弹性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弹性柱下表面分别与两组锤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组所述缓冲碟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凸球面,两组缓冲碟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怡可,未经庞怡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66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隔热控温材料
- 下一篇:一种三维建模电脑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