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传送带分离多项垃圾的自动分类垃圾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60093.2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6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吴保茂;于兆勤;刘建群;陈杰峰;李恩儒;冯俊瑜;陈炫华;苏向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送带 分离 多项 垃圾 自动 分类 垃圾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传送带分离多项垃圾的自动分类垃圾箱,包括设置有垃圾投放口的箱体,均安装于箱体内的垃圾收集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分拣装置和用于提供电力的电源装置,垃圾分拣装置包括至少两级垃圾分拣传送带、用于感应最后一级垃圾分拣传送带有无垃圾的第一检测传感器和垃圾投放机构,垃圾投放机构用于将垃圾分拣装置的垃圾投放至垃圾收集装置中;垃圾投放口连通至垃圾分拣传送带,垃圾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垃圾投放机构的垃圾。垃圾分拣装置通过多级垃圾分拣传送带的作用,将多项垃圾分离为单项垃圾,然后对单项垃圾进行识别和分类,令垃圾的分类能够细化至单个垃圾,垃圾的分类投放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自动分类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传送带分离多项垃圾的自动分类垃圾箱。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正加紧推进垃圾分类政策,目前全国已有46个城市推出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但是垃圾分类走入百姓生活仍是困难重重,其中普通百姓去正确区分垃圾种类、正确投放垃圾就是一主要困难。传统的垃圾分类,需要人们在投放垃圾之前,将垃圾按照垃圾分类箱的要求进行分类。由于传统分类方法费时费力,导致人们在实际分类过程中,难以做到完全正确的垃圾分类。所以目前的垃圾分类的正确回收率低,不能满足不断产生的垃圾产量的需求。
公开号为“CN205708275U”,公开日为2016年11月23日的专利公布文件中,提供了一种自动分拣垃圾箱,垃圾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若干的垃圾分类腔,箱体上开设有垃圾投放口,该箱体内还设置有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分拣传送带、垃圾分拣机构以及电源装置,垃圾分拣传送带与垃圾投放口对应设置,垃圾识别装置对应于垃圾分拣传送带设置,并连接垃圾分拣机构,电源装置分别连接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分拣传送带以及垃圾分拣机构。据此构成的垃圾箱能够就地对投入的垃圾直接进行分类分拣,并根据分类分别放置,无需再进行二次分拣,可直接对垃圾箱内的分类垃圾进行处理,大大提高垃圾的回收的效率和效果,并且大大节约了后续垃圾处理的人力和物力。
但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有的垃圾都一次性通过垃圾投放口导入垃圾分拣传送带上,而垃圾识别装置在进行识别垃圾分拣传送带上垃圾的时候,只能对多项混合垃圾进行识别,不能对单项垃圾逐一进行识别,导致垃圾分拣机构不能准确地将垃圾分拣至正确的垃圾分类腔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多项混合垃圾进行识别并准确分类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传送带分离多项垃圾的自动分类垃圾箱,将多项垃圾分离为单项垃圾,然后对单项垃圾进行识别和分类后投放至不同的垃圾分类腔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传送带分离多项垃圾的自动分类垃圾箱,包括设置有垃圾投放口的箱体,均安装于箱体内的垃圾收集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分拣装置和用于提供电力的电源装置,所述垃圾分拣装置包括至少两级垃圾分拣传送带、用于感应所述最后一级垃圾分拣传送带有无垃圾的第一检测传感器和垃圾投放机构,所述垃圾投放机构用于将垃圾分拣装置的垃圾投放至垃圾收集装置中;所述垃圾投放口连通至所述垃圾分拣传送带,所述垃圾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垃圾投放机构的垃圾。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当多项垃圾同时从垃圾投放口进入垃圾分拣装置上,会首先随着第一级的垃圾分拣传送带运动,然后逐级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多项垃圾会逐渐分离平摊在垃圾分拣传送带上。当有一个垃圾进入最后一级垃圾分拣传送带上,第一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最后一级分拣传送带上有垃圾的时候,其他的垃圾分拣传送带停止运行,只有最后一级分拣传送带继续运行,直至垃圾运动至投放机构上。垃圾识别装置对投放机构上的垃圾进行识别,然后投放机构将垃圾投放至垃圾收集装置对应的位置。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箱体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有单片机、图像识别模块及语音识别模块等元件。控制器均与垃圾收集装置、垃圾识别装置、垃圾分拣装置和电源装置电连接。本技术方案是垃圾箱的机械结构方案,其中并不涉及对控制器的技术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60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夹持设备
- 下一篇:一种爆炸焊接用刮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