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清理的换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58728.5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7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于泉;于红;王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鑫泉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G3/10 | 分类号: | F28G3/10;F28G3/16;F28G15/04;F28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理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清理的换热管,包括管体、入口端扇叶、出口端扇叶、支撑架、刮板,入口端扇叶、出口端扇叶、支撑架、刮板均位于管体内部,入口端扇叶和出口端扇叶分别位于管体内部两端,扇叶中轴位置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支撑架由三个杆件均匀环绕同一圆环组成,杆件均固定连接再管体内壁上,所述刮板位于入口端扇叶和出口端扇叶之间且与两扇叶同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入口端扇叶、出口端扇叶在有换热介质流过时会不断转动可以带动两扇叶之间的刮板转动将附着在换热管内壁的污渍刮除,由于换热介质会因为扇叶的不断转动造成紊流使得换热效率更高。通过在换热管管体内壁设置耐磨层可防止管体轻易被磨损提高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机组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清理的换热管。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被安装在换热器的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换热器在使用时会不断地有换热介质流过换热管,在长时间地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污垢并且随着污垢的不断增加会导致换热管的热阻系数增大降低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因此工作人员在换热器使用的间隙需要对换热器进行拆卸从而清理换热管中的污渍。此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会耗费大量人力且人工清洗过程使用的洗涤剂难免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进行拆卸清洗作业时换热器无法使用造成了生产终端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实现自动清理的换热管道来代替原有的换热管道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理的换热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清理的换热管,包括管体、入口端扇叶、出口端扇叶、支撑架、刮板,所述入口端扇叶、出口端扇叶、支撑架、刮板均位于管体内部,所述入口端扇叶和出口端扇叶分别位于管体内部两端,且扇叶中轴位置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由三个杆件均匀环绕同一圆环组成,且杆件均固定连接在管体内壁上,所述刮板位于入口端扇叶和出口端扇叶之间且与两扇叶同轴,并转动连接支撑架的中心孔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体为金属材质并在管体内壁设置有耐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口端扇叶和出口端扇叶均为磁性材料制成且可以在有水流流过管体内部时同步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板的极限位置与管体内壁之间有0.5~1mm的空隙且刮板的工作端弧度半径与管体内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入口端扇叶和出口端扇叶并利用磁性材料进行制造可以使换热接支中的少许磁性杂质进行吸附防止其对换热管内壁造成磨损同时由于扇叶在有换热介质流过时会不断转动可以带动两扇叶之间的刮板转动将附着在换热管内壁的污渍刮除,同时由于入口端扇叶和出口端扇叶同步运动可使刮板能够稳定的进行清理作业,且由于换热介质会因为扇叶的不断转动造成紊流使得换热效率更高。通过在换热管管体内壁设置耐磨层可防止管体轻易被磨损提高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自清理的换热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清理的换热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鑫泉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鑫泉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587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