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56487.0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8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杜兰平;李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世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A61M25/04;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宋立国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脑 引流 | ||
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涉及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引流管主体,引流管主体前端部设有引流孔,引流管主体后端设有引流管接头,引流孔后侧的引流管主体前部上套设有可在引流管主体轴向上前后滑动的封堵气囊,所述的封堵气囊为环状扁平气囊,封堵气囊后端上设有推拉充气管,推拉充气管后端设有单向充气阀。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颅骨开孔处将大脑与外界隔离,引流感染风险低,引流管置入颅内部分不易滑脱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由高血压,颅脑外伤引起的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具备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需要迅速清除积血积液以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微创引流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微创引流术的流程为:确定积血位置,通过颅骨钻将颅骨钻孔,然后将微创颅脑引流管留置于患处,创口处用纱布覆盖包扎,一般在3-5天即可将积血积液引流完毕。
现有的微创引流术中,为了使手术操作简单、过程更加顺利,引流管外径会比颅骨上的开孔小,纱布包扎无法将大脑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因此,引流感染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引流管较为光滑,缺少有效的固定措施,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移动或意外的刮碰等,引流管置入颅内的部分存在滑脱,移位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颅骨开孔处将大脑与外界隔离,引流感染风险低,引流管置入颅内部分不易滑脱的微创颅脑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引流管主体前端部设有引流孔,引流管主体后端设有引流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引流孔后侧的引流管主体前部上套设有(未充气时)可在引流管主体轴向上前后滑动的封堵气囊,所述的封堵气囊为环状扁平气囊(呈套筒状),封堵气囊后端上设有推拉充气管,推拉充气管后端设有单向充气阀。
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主体前部的外壁上与封堵气囊(配合)相对处均布有定位凹槽。封堵气囊充气后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封堵气囊的侧壁陷入定位凹槽内,封堵气囊与引流管主体间固定更稳固,二者间不易相互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封堵气囊上设有与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可以是在封堵气囊的侧壁上设置的与封堵气囊内部连通的囊状凸起,也可以是在封堵气囊的侧壁上上设置的实心的凸起。当封堵气囊充气后,定位凸起进入与之相对的定位凹槽内,定位更牢固,且对封堵气囊内的压力要求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根据患者的血肿位置调整封堵气囊在引流管主体上的位置。在封堵气囊未充气或预充气状态(封堵气囊未充气或预充气时,封堵气囊紧贴在引流管主体外壁上)下将本实用新型置入颅脑血肿位置后,对封堵气囊充气使其膨胀,封堵气囊外侧囊壁与颅骨孔完全贴合,将大脑与外界环境隔离,脑积血通过引流管上的引流孔引流出体外。封堵气囊与颅骨孔的配合起到固定引流管主体的作用,引流管主体置入颅脑部分不易移动和滑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封堵气囊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世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世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564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粒子造粒机用废气过滤设备
- 下一篇:一种糕点加工用受热均匀的烘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