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型涤纶色纺用母粒在线添加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2633.4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0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覃玉燕;夏春红;舒生良;周妙龙;富雪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舒港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06 | 分类号: | D01D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5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涤纶 色纺用母粒 在线 添加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型涤纶色纺用母粒在线添加控制装置,涉及到纺织技术领域,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料方管,所述下料方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挡块,所述圆柱挡块的圆周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接料槽,所述圆柱挡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下料方管的左右两侧,且第一转杆的杆壁两侧均通过第一轴承分别与下料方管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下料方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进料斗的内部还设有搅拌机构,所述下料方管的下端设有分散机构。本实用新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型涤纶色纺用母粒在线添加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目前,纱线、纱布纺织时,首先需要使用色母粒对纱线和纱布进行染色处理,提高纱布的美观性,但是,在对纱布染色添加色母粒染色时,色母粒一般直接通过进料管道进行添加,难以控制色母粒的添加量,容易导致色母粒添加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纱布的生产质量,不便于人们使用。
因此,发明一种保型涤纶色纺用母粒在线添加控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型涤纶色纺用母粒在线添加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对纱布染色添加色母粒染色时,色母粒一般直接通过进料管道进行添加,难以控制色母粒的添加量,容易导致色母粒添加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纱布的生产质量,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型涤纶色纺用母粒在线添加控制装置,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料方管,所述下料方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挡块,所述圆柱挡块的圆周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接料槽,所述圆柱挡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下料方管的左右两侧,且第一转杆的杆壁两侧均通过第一轴承分别与下料方管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下料方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进料斗的内部还设有搅拌机构,所述下料方管的下端设有分散机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多个搅拌杆,多个所述搅拌杆均位于进料斗的内部下方竖直设置,多个所述搅拌杆的杆壁中部共同固定插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二轴承与进料斗的左右两个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二转杆的左端延伸至进料斗的外部,所述第一转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转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轮的直径大于第二皮带轮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为十字形设置,且多个搅拌杆的长度从中部向两侧依次减小。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和下料方管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且进料斗和下料方管的内表面均为光滑设置。
优选的,所述分散机构包括圆形广口罩,所述圆形广口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分散板,所述锥形分散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三角形开口,多个所述三角形开口呈环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舒港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舒港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26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