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桩自动通断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8995.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3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林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车易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自动 断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充电桩自动通断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后盖,且后盖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壳体的下端对称设置有进线孔和出线孔,且进线孔和出线孔处均设置有防水件,所述防水件的中部设置有走线孔,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滑槽件,所述滑槽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且靠近壳体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贯穿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且靠近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滑槽件的内部两侧且在第一滑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弹簧。本实用新型中,密封性能好,以及设置有机械式断电,可大大提高用电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充电桩自动通断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有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而电动汽车的普及少不了汽车充电桩的建设。汽车充电桩的密度越高,越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
现有的汽车充电桩基本放置在室外。需要高要求的防水能力,用于提高汽车充电桩的用电安全。同时现有的汽车充电桩基本为电路控制断开的方式,没有其他的断电方式,极易发生用电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充电桩自动通断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充电桩自动通断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后盖,且后盖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壳体的下端对称设置有进线孔和出线孔,且进线孔和出线孔处均设置有防水件,所述防水件的中部设置有走线孔;
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滑槽件,所述滑槽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且靠近壳体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贯穿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且靠近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
所述滑槽件的内部两侧且在第一滑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滑杆上贯穿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线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为倾斜设置,且放置架的上端设置有弧形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抵住第二滑块的下端,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抵住壳体的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抵住第一滑块的下端,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抵住滑槽件的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触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内部上壁固定连接有接触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后盖的四角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壳体上且在固定螺栓对应位置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且和固定螺栓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密封垫和防水件,大大保证了装置的防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车易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车易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8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电抗器气道撑条的整体固定结构
- 下一篇:可调节筛孔大小的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