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垃圾渗滤液无回灌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14481.7 | 申请日: | 2020-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5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阮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鸿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中知诚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1 | 代理人: | 施志勇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垃圾 渗滤 液无回灌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块化垃圾渗滤液无回灌处理装置,包括圆筒、箱体和滤筒,所述圆筒的一侧安装有药箱,所述药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焊接有进管,所述滤筒的另一侧焊接有出管和排管,所述滤筒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所述进管的底部焊接有吸管,所述圆筒的中心处焊接有内筒,该模块化垃圾渗滤液无回灌处理装置能够使得垃圾渗滤液与药水的量相匹配,保障垃圾渗滤液与药水均完全反应,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净化离效率,保障垃圾渗滤液与药水充分反应,保障垃圾渗滤液中的有害成分被除去,能够防止滤网被堵塞,保障滤网的过滤效率,并将清理掉的杂质自动向外排出,防止杂质堆积,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净化处理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块化垃圾渗滤液无回灌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为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环境,需要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净化处理,因此需要使用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543122.X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基本上已具有操作方便、垃圾渗滤液处理量大、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好、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能够满足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净化处理的使用需求,然而对于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而言,一方面,在处理时,需要加入药水以便将水中的其他成分从水中分离出来,然而现有的设备容易造成絮凝剂加入量过多造成浪费,或者过少时造成水中的其他成分无法被完全分离出,不利于保障垃圾渗滤液净化效果,另一方面,在加入药水后不能够有效地保障药水与垃圾渗滤液充分混合,进而不利于药水的净化反应,再一方面,在过滤时,容易造成滤网堵塞,此外不能够有效地将过滤掉的杂质自动排出,降低水的过滤效率。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模块化垃圾渗滤液无回灌处理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垃圾渗滤液无回灌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时较为方便,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净化处理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垃圾渗滤液无回灌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圆筒、箱体和滤筒,所述圆筒设置在箱体的一侧,所述滤筒设置在箱体的另一侧,所述圆筒的一侧安装有药箱,所述药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焊接有进管,所述滤筒的另一侧焊接有出管和排管,所述滤筒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所述进管的底部焊接有吸管,所述圆筒的中心处焊接有内筒,所述圆筒的底部通过连管与箱体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内侧焊接有隔板,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下料阀,所述滤筒的内侧焊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顶部卡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的顶部焊接有主轴,所述药箱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开关一,所述滤筒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开关二,所述箱体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开关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开关一通过电线与水泵连接,所述开关二通过电线与电机连接,所述开关三通过电线与下料阀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管通过吸管与药箱相连通,所述吸管的底端穿过药箱并延伸至药箱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泵的一侧穿过圆筒并贴在圆筒的内壁上,所述内筒套设在连管的一端的外侧,所述隔板设置在连管的另一端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轴的顶端穿过滤筒并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螺旋板的外侧卡在滤筒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管的底端通过连口与滤筒相连通,所述连口设置在滤网的顶部,所述连口的高度小于螺旋板的高度。
有益效果:1.该模块化垃圾渗滤液无回灌处理装置,由于设置有圆筒、箱体、滤筒、药箱、水泵、进管和吸管,能够有效地根据垃圾渗滤液流入的水流量进行自动调整药水的加入量,进而使得垃圾渗滤液与药水的量相匹配,保障垃圾渗滤液与药水均完全反应,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净化离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鸿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鸿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4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耐火电线
- 下一篇:一种方形细木棒加工机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