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釜用水冷轴承座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02418.1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7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罗应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成源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35/00 | 分类号: | F16C35/00 |
| 代理公司: | 绍兴共创众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4 | 代理人: | 苗浩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轴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釜用水冷轴承座,涉及机械配件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座与轴之间的间隙中经常会发生漏油的现象,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筒体、固定在筒体内的导油圈、设置在筒体内且位于导油圈底部的轴承组二以及设置在筒体内且位于导油圈顶部的轴承组一,所述轴承组二的底部设有位于筒体内的若干内封圈,所述导油圈上开设有连通至其内部的通孔,所述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至通孔的送油通道,所述筒体的顶部固定有环状的顶封盖,所述顶封盖的内圈连接有顶封圈,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封圈。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润滑油从轴承座中漏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配件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釜用水冷轴承座。
背景技术
轴承座与轴的配合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结构,起到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少摩擦损失,延长机械结构寿命,提高性能及稳定支撑等作用。为了使轴承的转动效果更好,轴承座与轴之间需要添加润滑油来配合转动,但目前轴承座与轴之间的间隙中经常会发生漏油的现象,导致轴承座上积压油污。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釜用水冷轴承座,能够有效防止润滑油从轴承座中漏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釜用水冷轴承座,包括筒体、固定在筒体内的导油圈、设置在筒体内且位于导油圈底部的轴承组二以及设置在筒体内且位于导油圈顶部的轴承组一,所述轴承组二的底部设有位于筒体内的若干内封圈,所述导油圈上开设有连通至其内部的通孔,所述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至通孔的送油通道,所述筒体的顶部固定有环状的顶封盖,所述顶封盖的内圈连接有顶封圈,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通过送油通道运送至通孔内,给转轴以及轴承供油,同时顶封盖能够有效的防止油从轴承座的顶部溢出,同时由于重力的原因,轴承座的底部会渗漏更多的油污,因此通过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多个内封圈来防止油污渗漏,同时最底部的底封盖能够对渗漏出的油污起到兜底的防漏效果,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润滑油从轴承座中漏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包括内筒和套设在内筒外侧的外筒,所述外筒的顶部通过密封圈与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底部通过环状的底封盖与内筒固定连接,且所述内筒、外筒、密封圈和四之间形成有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筒、外筒以及他们之间形成的空腔的结构,能够有效额防止油从轴承座的侧壁漏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至内筒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沿内筒向外的方向固定有将凹槽的内侧壁封闭住的封闭板,所述送油通道的端部连通有位于凹槽内的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能够防止油的倒流,同时单向阀设置在凹槽内,能够防止在倒油时油污流的到处都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导油圈靠近内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储油槽,所述送油通道连通至储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会首先从送油通道内流入储油槽中,在储油槽中蓄积后通过均匀布置的通孔流入转轴上,能够使流流入的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组一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两个轴承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在轴承组一顶部的紧固圈,所述紧固圈与位于顶部的轴承一的内圈固定连接,且其内壁开设有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首先会穿过紧固圈,紧固圈的内壁开设的螺纹能够对轴起到一定的锁止效果,通过一定的过盈配合使得轴进入后安装稳固,同时两个轴承一能够保证轴在轴承座中滑动的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组二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两个轴承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成源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成源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24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