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的纳米材料太阳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76711.5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0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夏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宝裕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7/12;B32B3/30;B32B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陈旭燕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纳米 材料 太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的纳米材料太阳膜,包括主体、胶水层、防尘底膜以及易撕提手,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抗撕拉结构,所述抗撕拉结构包括底层、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一金属丝、第二金属丝以及填充胶,所述底层设置于主体的内部,所述底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金属丝,所述底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二金属丝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胶,所述抗撕拉结构的顶端设置有反射结构。本实用新型当主体受到拉扯时第一金属丝与第二金属丝会将受到的力均匀传递到主体的各处,然后减少因为某一点受力过大导致纳米材料太阳膜撕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的纳米材料太阳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也越发的成熟,使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太阳膜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此纳米材料太阳膜的设立对汽车内部进行防护,有效的解决太阳照射的问题,但是现有的纳米材料太阳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
传统的纳米材料太阳膜,使用时有着在对纳米材料太阳膜进行贴合时用力过大有可能将太阳膜撕裂的问题,导致此纳米材料太阳膜抗撕拉性不佳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的纳米材料太阳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纳米材料太阳膜抗撕拉性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的纳米材料太阳膜,包括主体、胶水层、防尘底膜以及易撕提手,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抗撕拉结构,所述抗撕拉结构包括底层、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一金属丝、第二金属丝以及填充胶,所述底层设置于主体的内部,所述底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金属丝,所述底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二金属丝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胶,所述抗撕拉结构的顶端设置有反射结构,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胶水层,且胶水层的底端固定链接有防尘底膜,所述防尘底膜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易撕提手,所述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耐磨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一金属丝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金属丝与第二金属丝之间呈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反射结构包括空腔、第三支撑柱以及反光层,所述空腔设置于主体的内部,所述空腔内部均设置有第三支撑柱,且第三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反光层。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柱在空腔的内部呈均匀分布,所述第三支撑柱的截面呈三角形设计。
优选的,所述耐磨结构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金属耐磨层,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凹槽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表面涂覆有金属耐磨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凹槽在第二凹槽的中轴线上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凹槽在主体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耐磨的纳米材料太阳膜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当主体受到拉扯时第一金属丝与第二金属丝会将受到的力均匀传递到主体的各处,然后减少因为某一点受力过大导致纳米材料太阳膜撕裂,同时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设置使第一金属丝与第二金属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移而影响使用效果,由此实现了此纳米材料太阳膜的抗撕拉功能,提高了此纳米材料太阳膜的强度;
(2)当外部太阳光照射到反光层上时反光层会利用自身性质将照射过来的绝大部分太阳光反射回去,从而减少太阳光通过纳米材料太阳膜,由此实现了此纳米材料太阳膜的隔热功能,提高了此纳米材料太阳膜的防护性;
(3)当纳米材料太阳膜外部有石沙时金属耐磨层会阻挡石沙与主体接触,同时金属耐磨层的硬度高于普通石沙的硬度,从而使石沙不会在金属耐磨层的表面留下痕迹,由此实现了此纳米材料太阳膜的耐磨功能,提高了此纳米材料太阳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宝裕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宝裕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76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工程实时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雨水净化检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