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卸车厢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76082.6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34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村武;戈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2 | 分类号: | B62D33/02;B60P1/28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党婧 |
地址: | 44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卸车厢体,涉及自卸车技术领域,包括左右侧厢板、前后厢板、底板,所述厢体左右侧厢板的外侧由前至后依次排列有多条竖向加强筋,相邻竖向加强筋之间设有横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位于左右侧厢板的横向中心线位置,横向加强筋的两侧对称设有倾斜加强筋。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卸车厢体,自卸车厢体采用加强斜向加强筋与横、竖加强筋构成的三角型结构更加具有焊接稳定性,提高厢体的耐冲击性;倾斜加强筋能够有效防止厢体因货物装载太满造成的,厢体两侧向外鼓起的胀厢问题;斜向加强筋上压制的凹进的筋条,还能够避免焊接导致的厢体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车,尤其是一种自卸车车厢。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卸车厢体,在厢体的左右侧厢板上设置有竖向加强筋,或者是田字格加强筋,这种厢体在装载货物时,厢体结构的焊接稳定性差,厢体的耐冲击性也差,在装载货物较满的情况下,会出现胀厢的问题,导致厢体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卸车车厢,能够解决厢体的焊接稳定性、耐冲击性低以及胀厢变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卸车厢体,包括左右侧厢板、前后厢板、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左右侧厢板的外侧由前至后依次排列有多条竖向加强筋,相邻竖向加强筋之间设有横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位于左右侧厢板的横向中心线位置,横向加强筋的两侧对称设有倾斜加强筋。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后厢板的竖向中心线位置设有竖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的两侧对称设有横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位于后厢板的横向中心线位置,横向加强筋的两侧对称设有倾斜加强筋。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倾斜加强筋位于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之间的对角线位置,倾斜加强筋的前端以横向加强筋的顶端为起点向车厢的尾部方向倾斜延伸。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倾斜加强筋上压有凹进的筋条。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筋条的成形方向与倾斜加强筋的方向一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竖向加强筋上压有凹进的筋条。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筋条的成形方向与竖向加强筋的方向一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厢板的两侧对称设有竖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上设有凹进的筋条。
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卸车厢体,自卸车厢体采用加强斜向加强筋与横、竖加强筋构成的三角型结构更加具有焊接稳定性,提高厢体的耐冲击性;倾斜加强筋能够有效防止厢体因货物装载太满造成的,厢体两侧向外鼓起的胀厢问题;斜向加强筋上压制的凹进的筋条,还能够避免焊接导致的厢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右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中:1.左右侧厢板、2.前厢板、3.后厢板、4.底板、5.竖向加强筋、6.横向加强筋、7.倾斜加强筋、8.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卸车厢体,包括左右侧厢板1、前后厢板2和3、底板4,所述左右侧厢板1的外侧由前至后依次排列有多条竖向加强筋5,相邻竖向加强筋5之间设有横向加强筋6,横向加强筋6位于左右侧厢板1的横向中心线位置,横向加强筋6的两侧对称设有倾斜加强筋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76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频振式智能诱杀害虫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路面搭接施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