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路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65180.X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59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毛益佳;张苏龙;李华;王彤;王捷;陈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7/32;E01C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汪喆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路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路面结构。该排水路面结构包括沥青面层、水稳基层、防水层和路基,防水层、水稳基层和沥青面层由下至上顺次叠置于路基的顶部。该排水路面结构,沥青面层和水稳基层均具有透水性,从而该排水路面结构的整个深度均发挥蓄水功能,相较于目前的单层排水路面需水量得以显著提升,甚至达到10‑15倍,在持续降雨或者突发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有效避免路表形成积水,保障行车安全。此外,通过设置防水层不仅能够防止路基被蓄水破坏,而且还能够在不增加路面结构原有厚度的前提下,使水稳基层和沥青面层的厚度增大,进一步提高蓄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排水路面表面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可以有效的减少积水的产生,保证行车的安全。
相关技术中的排水路面,通常只在上面层使用4cm厚度的孔隙率在18%以上的大孔隙沥青混合料,其中下面层以及基层仍使用密集配的沥青混合料与水泥稳定碎石。可见,蓄水功能仅靠4cm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实现,而整个路面的结构厚度可达50-70cm,并没有发挥整体排水路面结构的蓄水功能,在持续降雨的环境下,路表仍有可能形成积水,因而目前排水路面结构的蓄水功能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路面结构,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单层排水路面蓄水功能不足,造成持续降雨环境下路表容易形成积水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路面结构,包括沥青面层、水稳基层、防水层和路基,所述防水层、所述水稳基层和所述沥青面层顺次叠置于所述路基的顶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防水层由有机硅防水剂形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防水层的敷设密度为 0.3-0.5kg/m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路基的压实度不低于96%。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水稳基层包括由所述防水层向所述沥青面层顺次叠置的第一水稳基层和第二水稳基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水稳基层的厚度为18-20cm;
所述第二水稳基层的厚度为36-40c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沥青面层包括顺次叠置于所述第二水稳基层的第一粘结层、第一沥青面层、第二粘结层和第二沥青面层;
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孔隙率不低于18%,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孔隙率不低于2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由OGFC-20混合料形成;
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由NovaChip沥青混合料,PAC-13沥青混合料或 OGFC-13沥青混合料形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厚度为2-4cm;
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厚度为6-8c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材质均为不粘轮乳化沥青,所述不粘轮乳化沥青的敷设密度为 0.4-0.6kg/m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651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酒厂曲块粉碎除尘设备
- 下一篇:一种手机玻璃屏幕点胶机的校正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