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邻近建筑物软土地质基坑支护钢板桩拔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1700.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2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马周;王磊;魏建民;洪敏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9/02 | 分类号: | E02D9/02;E02D17/04;E0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姚昌胜 |
地址: | 71002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邻近 建筑物 土地 基坑 支护 钢板 拔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板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邻近建筑物软土地质基坑支护钢板桩拔除装置,包括钢板桩,钢板桩两侧翻折构成C形槽,钢板桩设有注浆管,注浆管上侧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设有连接管,注浆管下端为漏斗形,注浆管底部设有第一注浆口,注浆管下端两侧设有第二注浆口,注浆管下端内部套设有导液管,导液管与注浆管转动连接,导液管底部设有第一导液口,第一导液口弹性铰接有盖板,导液管下端两侧设有第二导液口,注浆管下侧设有环形磁条,导液管设有铁块,铁块位于环形磁条的开口范围内,定位机构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下端与导液管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筋,转杆上端连接有转动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板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邻近建筑物软土地质基坑支护钢板桩拔除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板桩是带有锁口的一种型钢,其截面有直板形、槽形及Z形等,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常见的有拉尔森式,拉克万纳式等。其优点为:强度高,容易打入坚硬土层;可在深水中施工,必要时加斜支撑成为一个围笼。防水性能好;能按需要组成各种外形的围堰,并可多次重复使用,因此,它的用途广泛。
钢板桩在使用后,通常需要拔除,现有的方法通常采用液压拔桩机来拔除钢板桩,然而为了拔除钢板桩,通常需要一边震动一边拔除,在震动的过程中,地下的土质会因震动而变得松软,同时拔除的过程中,钢板桩会将周围邻近的土壤带出,使地面出现孔洞,从而会造成邻近地面坍塌和沉降,影响邻近的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邻近建筑物软土地质基坑支护钢板桩拔除装置,以解决在震动拔除钢板桩时,地下的土质会因震动而变得松软,同时拔除的过程中,钢板桩会将周围邻近的土壤带出,使地面出现孔洞,从而会造成邻近地面坍塌和沉降,影响邻近的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邻近建筑物软土地质基坑支护钢板桩拔除装置,包括钢板桩,所述钢板桩两侧翻折构成C形槽,所述钢板桩设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设置于C形槽中,所述注浆管上侧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注浆管相连通,所述注浆管下端为漏斗形,所述注浆管底部设有第一注浆口,所述注浆管下端两侧还对称设有第二注浆口,所述注浆管下端内部套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注浆管转动连接,所述导液管下端形状与注浆管下端形状相匹配,所述导液管底部设有与第一注浆口相匹配的第一导液口,所述第一导液口弹性铰接有盖板,所述导液管下端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二注浆口相匹配的第二导液口,所述注浆管下侧设有开口为90°的环形磁条,所述导液管设有与环形磁条相匹配的铁块,所述铁块位于环形磁条的开口范围内,所述定位机构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下端贯穿定位机构延伸至导液管内,所述转杆下端与导液管之间设有若干第一连接筋,所述转杆上端贯穿连接管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连接管用于外接砂浆泵入设备,即可通过砂浆泵入设备将砂浆泵入连接管而流入注浆管;
使用前,首先通过定位机构将注浆管固定在钢板桩上端,然后操作转动把手使转杆转动,通过第一连接筋带动导液管转动,使导液管下端的第二导液口转动90°与第二注浆口交错开,从而使导液管下端能够将注浆管下端封闭,此时,导液管的铁块会与环形磁条一侧向磁性吸合固定,从而将导液管与注浆管之间固定,同时,盖板能够将导液管下端的第一导液口封闭,从而使注浆管在跟随钢板桩打入地下时,泥土不会进入注浆管中造成堵塞,并且,注浆管下端为漏斗形,能够使注浆管在跟随钢板桩打入地下时更加便利;
打入钢板桩时,将注浆管连同钢板桩一同打入地下,使钢板桩上端露出地面即可;
拔除钢板桩时,将连接管与砂浆泵入设备连接,同时,操作转动把手,使转杆转动,带动铁块脱离环形磁条转动90°,从而将铁块与环形磁条另一侧将铁块磁性吸合固定,此时,第二导液口与第二注浆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1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科眼轮匝肌的刺激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末端电磁搅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