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气灶聚火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0007.1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6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罗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贝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10 | 分类号: | F24C15/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灶 聚火罩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煤气灶聚火罩,聚火圈上檐具有向外的翻边结构构成外支撑圈,所述聚火圈上开设有与煤气灶锅架配合的定位槽,每个所述定位槽的顶端均固定有向聚火圈内延伸的延伸槽,所述延伸槽的下表面设有用于支撑锅架的槽状结构,所述聚火圈内设有内支撑圈,所述内支撑圈固定在延伸槽上。本实用新型聚火罩结构通过增大燃烧进气口、增加聚火罩与煤气灶爪的接触面和独特锅架设计,达到高效燃烧、安全固定、高适配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灶防风、聚火辅具。
背景技术
煤气灶聚火罩产品众多,但产品的设计和定位都偏向于防风、聚火,而忽略煤气燃烧效率,不符合现代社会倡导的安全、环保理念;在聚火罩与煤气灶固定方面,现在市场上聚火罩多采用多点、单接触的固定方式,此设计方式无法限制聚火罩和煤气灶的径向运动,导致锅内食材滑落、甚至锅倾覆现象;在锅和聚火罩适配方面,目前市场上的聚火罩多采用搭配锅架方式,也就是说适配效率不高,不符合现代高效、简洁的烹饪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支撑可靠,使用方便的聚火罩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气灶聚火罩,聚火圈上檐具有向外的翻边结构构成外支撑圈,所述聚火圈上开设有与煤气灶锅架配合的定位槽,每个所述定位槽的顶端均固定有向聚火圈内延伸的延伸槽,所述延伸槽的下表面设有用于支撑锅架的槽状结构,所述聚火圈内设有内支撑圈,所述内支撑圈固定在延伸槽上。
所述定位槽为上小下大的倒V形结构。
所述外支撑圈上设有至少三个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路。
所述外支撑圈、聚火圈和内支撑圈的圆心,以及所有延伸槽向内延伸的交汇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外支撑圈、聚火圈、支撑台、延伸槽、内支撑圈为一体铸造成型。
所述外支撑圈、聚火圈、支撑台、延伸槽、内支撑圈的外表面设有保护涂层。
本实用新型聚火罩结构通过增大燃烧进气口、增加聚火罩与煤气灶爪的接触面和独特锅架设计,达到高效燃烧、安全固定、高适配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聚火罩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外支撑圈;2、聚火圈;3、支撑台;4、延伸槽;5、内支撑圈;6、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示,煤气灶聚火罩,由外支撑圈1、聚火圈2、支撑台3、延伸槽4、内支撑圈5构成,这些部件优选一体铸造成型,这样能够降低聚火罩的制造成本,可以在支撑的聚火罩外涂覆一层保护层,从而提高聚火罩耐腐性能。
聚火圈2为中空桶状结构,优选采样上小下大的椎台形,聚火圈2的高度根据煤气灶锅架的高度而定,需要能够罩在原始锅架外,起到防风聚火的作用,聚火圈2上檐具有向外的翻边结构构成外支撑圈1,外支撑圈1上设有至少三个支撑台3,所述支撑台3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路,通过支撑台3来支撑厨具。
聚火圈2上开设有与煤气灶锅架配合的定位槽6,一般具有四到五个定位槽6,根据所适用的煤气灶锅架而定,即定位槽6一般为四爪结构或五爪结构,能够适应具有四爪的锅架和具有五爪的锅架,定位槽6优选采样上小下大的倒V形结构,这样能够增大燃烧进气口,达到高效燃烧的效果,也能够方便的将聚火罩扣在锅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贝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贝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0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存卡的组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笔记本包装防护机构